首页 百科知识传染性肝炎有效治疗方法

传染性肝炎有效治疗方法

【摘要】:传染性肝炎,肝区疼痛较甚者。每48小时换药1次。疗效满意77例,显效15例,有效27例,无效31例,总有效率为79.33%。如用药期间肝脾区疼痛加重或转氨酶升高,可继续用药,并加用其他肝炎治疗药。(三)三黄散大黄、黄柏、栀子或茵陈各等份。若配合对症内治,可提高疗效。用时取上药泥适量,分贴神阙(肚脐)、肝俞(双)、脾俞(双)等穴,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八)加味四黄散黄连、黄芩、黄柏、大黄各20克,青黛10克。

(一)山甲散

【组成】穿山甲末100克,乳没乙醇浸液70毫升,夜交藤挥发油0.5毫升,冰片少许。【制法】将上药混合均匀,密封备用。【用法】同时取药200毫克,以食醋调匀成糊状,外敷于脐孔上,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每5天换药1次。【功用】通络止痛。【主治】传染性肝炎,肝区疼痛较甚者。【疗效】屡用效佳。【附记】引自《外治汇要》。

(二)敷脐方

【组成】甜瓜蒂、秦艽各100克,青皮、紫草黄芩、丹参各30克,铜绿15克,冰片6克。【制法】上药除甜瓜蒂、冰片另研外,余药共研细末,合并过60目筛,装入3厘米×5厘米大小的塑料薄膜袋,每袋约15克,密封备用。【用法】先用75%乙醇或温开水将脐内污垢洗净拭干后,再将药粉(成人0.15克,小儿0.1克左右)倒入脐孔(神阙穴)约填满2/3,用4厘米×4厘米胶布棱形贴封脐部,周围不可有空隙,否则药物渗出影响疗效。每48小时换药1次。【功用】降酶。【主治】肝炎谷丙转氨酶升高。【疗效】治疗150例,其中急性黄疸55例,迁延性肝炎20例,慢性肝炎75例。疗效满意77例,显效15例,有效27例,无效31例,总有效率为79.33%。【附记】引自1978年《浙江中医杂志》(3)。如用药期间肝脾区疼痛加重或转氨酶升高,可继续用药,并加用其他肝炎治疗药。

(三)三黄散

【组成】大黄、黄柏、栀子或茵陈各等份。【制法】上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法】取上药末30克,以蜂蜜调成软膏状,贴敷期门穴,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每次贴6小时,30次为1个疗程。【功用】清热、利湿、退黄。【主治】传染性肝炎。【疗效】临床屡用,均有较好的疗效。【附记】笔者祖传秘方。若配合对症内治,可提高疗效。

(四)加味平胃散

【组成】陈皮、厚朴各15克,苍术、茵陈各24克,甘草9克。【制法】上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法】用时取药末适量(10~15克),以食醋调匀成软膏状,制成药饼,敷于脐部,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睡片刻,出汗或渗黄水,每日换药1次。【功用】清热利湿,祛湿化浊,驱毒消黄。【主治】黄疸型肝炎(湿重于热型)。【疗效】多年使用,颇有效验。【附记】笔者经验方。或用上药加香附、青矾、莪术、黄连、苦参、白术各3克,共研细末,醋调,敷神阙穴,效果亦佳。

(五)麝香膏(www.chuimin.cn)

【组成】麝香0.9~1.5克,胡椒27粒(小孩1岁1粒),鲫鱼1条(取背肉2块)。【制法】共捣烂如泥,备用。【用法】用时取上药泥适量,分贴神阙(肚脐)、肝俞(双)、脾俞(双)等穴,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功用】散寒祛湿,通窍退黄。【主治】黄疸型肝炎(寒湿黄疸)。【疗效】通常用药2~3天即见效。【附记】引自《中药鼻脐疗法》。若能配合内治,效果更佳。

(六)川芎疏肝散

【组成】川芎30克,香附、延胡索各15克,五灵脂、蒲黄各10克。【制法】上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法】取本散15克(每穴3克),用陈醋调为膏状,贴敷于双侧期门、阳陵泉和阿是穴。上盖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功用】活血疏肝。【主治】肝炎胁肋疼痛。【疗效】屡用效佳。一般用药1~3天即可见效。【附记】引自《外治心悟》。方名为编者拟加。

(七)退黄散

【组成】大黄、芒硝、山栀子各60克,金钱草36克,冰片5克,茵陈80克。【制法】上药共研细末,装瓶密封备用。【用法】取本散30~60克,用鸡蛋清或蜂蜜调成稀糊状,贴敷于肚脐及右上腹的日月、期门穴及周围皮肤。用敷料覆盖,胶布固定,可配合热敷。每日换药1次,10次为1个疗程。【功用】清热泻下,利湿退黄。【主治】黄疸型肝炎(湿热黄疸)。【疗效】多年使用,疗效甚佳,总有效率达95%以上。【附记】笔者经验方。另一方去茵陈,余同上。效果亦佳。

(八)加味四黄散

【组成】黄连、黄芩、黄柏、大黄各20克,青黛10克。【制法】共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法】用时取本散10克,用水、蜜各半调匀为糊状,外敷于右侧期门穴。上盖敷料,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用2个月。【功用】疏肝解郁,燥湿解毒。【主治】黄疸型肝炎(湿热黄疸)。【疗效】屡用效佳。【附记】引自《外治汇要》。笔者应用,常依本方加柴胡10克,茵陈30克,依上法用之。验之临床,效果尤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