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论依据1.理本内治中医治病,不外乎内治与外治两法,均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指导。2.用本经络贴敷用药与针灸疗法一样,亦是以经络学说为依据。临证治病,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均是以“愈疾”为目的。(二)作用原理穴位贴敷治疗内外诸疾的理论依据是“调节经脉、平衡阴阳”。贴敷治病之所以能收到上述三大治疗作用,主要依赖于药物刺激穴位产生的局部刺激作用和经络的调节作用,即穴效和药效双重效应的结果。......
2023-12-04
(一)用药原则
贴敷治病,无异于内治,皆本内治之理和内治之药,其用药原则如下。
一要重视辨证论治。经云:“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因此,只有审因,明位,定性,才能有的放矢。吴师机说:“外治之法,间有不效者,乃看证未的。非药之不效也。”他又说:“大凡外治用药,皆本内治之理,而其中有巧妙之处,则法为之也。”所以贴敷用药,须以准确辨证为依据,才能药无虚发。
二要审四时、察病情、分虚实。人与天地相应,病与四时之气相关,准确察病情,分虚实,补虚泻实,自能用药丝丝入扣。
三要察病位,分先后主次。病有在表、在里、在脏、在腑之分,病变有先后、主次之别,尤当详察。
四要强调“三因制宜”。贴敷治病,与内治一样,同样要“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并采用适宜的治疗方药,否则会影响疗效。
五要知标本、明缓急。经云:“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又云:“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所以,贴敷治病,同样要知标本、分缓急,才能使疾病获得痊愈。
六要分内外。病在外者,贴敷局部或患部;病在内者则要精选要穴。(www.chuimin.cn)
七要随证立法。药随证变,及时调整所用方药,使之药切病机,达到治疗作用。
八要随时观察药后情况,中病即止。
(二)精选要穴
贴敷取穴与中医针灸取穴同理,所不同者,针灸取穴,是针刺得气或艾灸刺激;贴敷取穴是通过药物贴敷穴位,使药味之气通过穴位,渗透于经脉,摄于体内,直达病所。施术之方法不同,但“愈疾”的目的则是一样的。
一般来说,贴敷取穴,病在外者或病之局限者则贴敷局部(或患部)即可。但病在内者或病变广泛者则应贴敷要穴。欲清上焦,选中脘、肺俞、劳宫、内关为要;欲清中焦,贴敷中脘,神阙、涌泉为要;欲清下焦,贴敷涌泉、劳宫、丹田、关元为要。欲温上焦,贴敷劳宫、胸口为要;欲温中焦,贴敷中脘、神阙为要;欲温下焦,贴敷丹田,关元为要。欲补五脏,各取其背部俞穴;欲泻六腑,亦可各取其背部俞穴。欲救阳者,贴关元、气海穴。正如《理瀹骈文》所云:“若脏腑病,则视病之所在,上贴心口,中贴脐眼,下贴丹田,或兼贴心俞与心口对,命门与脐眼对,足心与丹田应。”“若病在经,循其经而取之。”可见,若能选穴精当,可两收药效、穴效之益,疗效卓著。
以上仅示其要。然临证取穴,又因疾病不同,病位、病情和虚实不同,要加选相应穴位。临证应用,所涉及穴位甚多,具体可详见本书各疗法。
有关穴位贴敷治百病的文章
(一)理论依据1.理本内治中医治病,不外乎内治与外治两法,均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指导。2.用本经络贴敷用药与针灸疗法一样,亦是以经络学说为依据。临证治病,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均是以“愈疾”为目的。(二)作用原理穴位贴敷治疗内外诸疾的理论依据是“调节经脉、平衡阴阳”。贴敷治病之所以能收到上述三大治疗作用,主要依赖于药物刺激穴位产生的局部刺激作用和经络的调节作用,即穴效和药效双重效应的结果。......
2023-12-04
在人类医学史上,穴位贴敷疗法作为一种最古老的药物外治疗法,广泛流传于民间,应用于民间。这便是贴敷疗法最早的文字记载。此后,历代医家应用穴位贴敷疗法治病更不乏其人,并在《黄帝内经》“外者外治”的基础上,扩展至“内者也可以外治”。新中国成立后,中医外治法与整个中医事业一样得到了较大发展。与此同时,各种医学资料、医著和中医期刊中有关穴位贴敷疗法的许多好经验、好方法,更是层出不穷。......
2023-12-04
三是药贴穴位,便于观察,即有不适,可立即将药物撤除,不会发生毒性反应。更有体虚、衰老稚弱者,不能服药,贴敷药力甚轻、作用徐缓,无窒碍,无牵掣,无沾滞,尤非此疗法不可。(二)注意事项1.治病要遵内治之理,重视辨证论治。4.穴位贴敷后要外加固定,以防止药物脱落或移位。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以及某些过敏穴位,如合谷、三阴交等处不宜采用贴敷发泡治疗。10.贴敷治病,可单用本疗法,亦可与内治或其他疗法并用。......
2023-12-04
(一)外贴截疟膏白信石适量。间日疟,寒战、发热、汗出、间日而发者。24小时后将药取下。取上药泥贴敷于内关穴(双)上,用敷料或手帕固定。退热为缓慢下降,基本不出大汗。又用大蒜3瓣(捣烂),或桃仁14粒(捣烂),依上法贴内关穴,效果亦佳。(四)截疟膏槟榔21克,吴茱萸9克。取上药末适量,用茶水调成糊状,于发作前3小时,取蚕豆大药泥置双侧内关穴上,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每日1次,连用3次。......
2023-12-04
(一)肺炎膏紫苏子30克,雄黄9克,细辛、没药各15克。痰鸣长久,迁延不愈的各种类型的肺炎。引自《外治汇要》。若病情严重者,应配合内治方药。各型肺炎,尤对肺虚有痰火者尤宜。如皮肤未出现刺激反应,可连用3~5天。肺炎后期,咳嗽痰多,两肺啰音经久不消者。若证属痰湿蕴肺型者,则改用白芥子粉、面粉各30克,加清水调成膏状,用纱布包,外敷于肺俞、膏肓、阿是穴上,每日1次,每次15分钟,以皮肤发红为度,连敷3次。......
2023-12-04
病情重或年龄稍大者贴于两侧肺俞穴,每日换药1次。病情轻或幼儿可贴一侧或2天换药1次。其中:肺炎37例,治愈16例,显效21例;支气管炎394例,治愈152例,显效104例,好转119例,无效19例;支气管哮喘46例,治愈4例,好转32例,无效10例。总计治愈172例,显效125例,好转151例,无效29例。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咳喘)。兼治慢性支气管炎。每日1次,每剂药可连用7天。另一方为本方减麻黄、半夏。......
2023-12-04
第一部分经络与穴位一、经络经络学说是我国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之一。此外,还有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它们是十二经脉与筋肉和体表的连属部分。可根据发生病痛部位的不同,结合经络循行及所联系脏腑的不同,作为辨证归经的依据,以诊断受病的经络。在某些疾病发生过程中,经常发现在经络循行的通路上,或在经气集中的某些穴位上,有明显的压痛或出现结节及条索状物等反应。......
2023-12-01
1.商阳经络:手阳明大肠经穴。3.三间经络:手阳明大肠经穴定位:示指桡侧,掌指关节上凹陷中。7.液门经络:手少阳三焦经穴。定位:手背,腕横纹中点上2寸,在尺、桡骨间,与内关穴相对。定位:手背,小指指甲尺侧上1分许。12.前谷经络:手太阳小肠经穴。定位:手背面,拇指桡侧指甲上约1分许。20.经渠经络:手太阴肺经穴。......
2024-01-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