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医学图书馆学:产生与发展现状

医学图书馆学:产生与发展现状

【摘要】:在此仅分析一下医学图书馆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前提。因此,医学图书馆产生的前提是医疗卫生机构的成立。在计算机检索发展的进程中,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对医学数据库的发展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美国《医学索引》的编制,到1964年建立了全国性医学文献网络MEDLARS和

医学图书馆是人类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在产生医疗卫生机构并出现医学文献之后产生的,其主要的宗旨是为医疗卫生机构的科研人员以及为人类的防病治病提供文献信息收藏和信息服务,因此,系统收集医学文献、及时提供医学信息就成为医学图书馆重要的职责。对于医学图书馆的产生与发展,国内鲜见系统介绍的有关论文,从目前国内出版的有关专著来看,较系统全面论述国内外医学图书馆的产生与发展史的专著当首推《医学图书馆理论与实践》,此处不再赘述。在此仅分析一下医学图书馆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前提。

(一)医疗卫生机构的成立是医学图书馆产生的前提

三大系统医学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对象是教学、医疗和科研,因此只有在医疗卫生机构出现以后,医学图书馆才有可能产生,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整日忙碌于治病救人,无暇顾及信息的获取及翻阅已经存在的医学书籍;其二,临床实践收集和出版的医学文献散乱存在,难以利用。因此,医学图书馆产生的前提是医疗卫生机构的成立。

(二)医学文献的出现和整序是医学图书馆产生的重要条件

虽然医疗卫生机构的成立是医学图书馆产生的前提,但有一点必须明确,那就是医学文献的出现远较医疗卫生机构的产生为早,以国内为例,虽然医院、医学院校和医学科研院所成立时间较晚,但医学文献的出现却要早得多。传说中的医药始祖神农氏和伏羲氏距今有5000年,“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前人为了将医药实践活动与经验教训记录下来以流传于后世,供后人参考之用,就产生了医学书籍,《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中药学图书。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的《山海经》记载了120种药物。正是由于医学文献的出现,才使得对医学文献的整序工作成为一种必需。因此,医学文献的出现和医疗卫生机构的成立是医学图书馆产生的两大必不可少的条件,这也是医学图书馆能够发展到今天仍然生机勃勃的重要原因。

(三)手工检索工具的出现使医学图书馆迈出了发展的第一步

从对图书的分类开始,到编制各种目录、索引、文摘等,医学图书馆的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也是医学图书馆创新地开展的医学文献的二次加工工作,从而有效地节省了广大医学科研人员查找文献的时间,同时也为后来的书目数据库研发提供了基础。

(四)计算机检索加速了医学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进程(www.chuimin.cn)

计算机信息检索的发展过程是与计算机技术及其他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紧密相关的。计算机用于信息检索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计算机信息检索大体经历了脱机检索、联机检索和网络化检索三个重要发展阶段。

1.脱机检索阶段 此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自1946年2月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人们一直设想利用计算机查找文献。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在计算机应用领域“穿孔卡片”和“穿孔纸带”数据录入技术及设备相继出现,以它们作为存储文摘、检索词和查询提问式的媒介,使得计算机开始在文献检索领域中得到了应用。1954年,美国海军兵器中心首先采用IBM-701型计算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科技文献检索系统,实现了单元词组配检索,检索逻辑只采用“逻辑与”,检索结果只是文献号,1958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将其加以改进,输出结果增加了题名、作者和文献摘要等项目。1964年,美国化学文摘服务社建立了文献处理自动化系统,使编制文摘的大部分工作实现了计算机化,以后又实现了计算机检索。同年,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建立了计算机数据库,即医学文献分析与检索系统,不仅可以进行逻辑“或”“与”“非”等运算,还可以从多种途径检索文献。这一阶段主要以脱机检索的方式开展检索服务,其特点是不对一个检索提问立即做出回答,而是集中大批提问后进行处理,且进行处理的时间较长,人机不能对话,因此,检索效率往往不够理想。但是,脱机检索中的定题服务对于科技人员却非常有用,定题服务能根据用户的要求,先把用户的提问登记入档,存入计算机中形成一个提问档,每当新的数据进入数据库时,就对这批数据进行处理,将符合用户提问的最新文献提交给用户,可使用户随时了解课题的进展情况。

2.联机检索阶段 此阶段是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由于计算机分时技术的发展,通信技术的改进,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初步形成和检索软件包的建立,用户可以通过检索终端设备与检索系统中心计算机进行人机对话,从而实现对远距离数据库进行检索的目的,即实现了联机信息检索。这个时期,由于计算机处理功能的加强,数据存储容量的扩大和磁盘机的应用,为建立大型的文献数据库创造了条件。例如美国的DIALOG系统、ORBIT(书目情报分析联机检索系统)、BRS(存储和信息检索系统)等都是在此时期开始研制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并且均在国内或组织范围内得到实际应用。可以说,联机检索是科技信息工作、计算机、通讯技术三结合的产物。

3.网络化联机检索阶段 此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现在。由于电话网、电传网、公共数据通信网都可为情报检索传输数据。特别是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使通信网络更加现代化,也使信息检索系统更加国际化,信息用户可借助国际通讯网络直接与检索系统联机,从而实现不受地域限制的国际联机信息检索。尤其是世界各大检索系统纷纷进入各种通信网络,每个系统的计算机成为网络上的节点,每个节点连接多个检索终端,各节点之间以通信线路彼此相连,网络上的任何一个终端都可联机检索所有数据库的数据。这种联机信息系统网络的实现,使人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查遍世界各国的信息资料,使信息资源共享成为可能。

可以说,联机网络和检索终端几乎遍及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使得国际联机信息检索的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目前,开展商业性国际联机检索服务的大机构已达200余家,像美国的DIALOG信息公司已成为全世界最为著名的联机检索服务机构。计算机信息检索的实现,大大方便和加速了信息资源的交流和利用。

在计算机检索发展的进程中,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对医学数据库的发展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美国《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的编制,到1964年建立了全国性医学文献网络MEDLARS和MEDLINE光盘数据库,及至1997年6月26日向全世界免费开放网络数据库PubMed,该生物医学数据库目前拥有来自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5 000种期刊1 800万条文献,自1975年以后开始将文献摘要收录,有5%~10%的免费全文文献,成为全球生物医学领域最常用最权威的文献型数据库,为广大医学图书馆开展课题检索、科技查新和全文服务提供了良好的检索平台,加速了医学图书馆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