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临汾尧陵有许多谜团,如尧陵建于何时?帝尧,姓伊祁,名放勋,出生、生活于古冀州之中心地域平陽,即今山西省临汾市一带。尧的尸体据说葬在尧陵中,至今冢高约50米,周长近300米,气势宏伟壮观。尧陵在临汾,大多数人相信尧是葬在尧陵之中的,千百年来并没有人对此有过怀疑。从古至今,研究尧陵的学者一致认为《汉书》之说不准确,因此有重新研究的必要。......
2023-12-04
清代东西陵的建筑雄伟壮丽,有很多特色,令人神往。各陵建筑很有规律性,排列顺序基本一致。每一座陵墓都是以中轴线贯穿南北,建筑物东西对称。陵墓建筑巧妙地利用了自然环境,使远山近殿水乳交融,形成一幅幅秀美的山水画。各单体建筑物构成一个个有机组合的建筑群体,突出了主体建筑的雄伟壮观。
清代东西陵中最有价值、最吸引人的是雄伟壮丽的古建筑。一个时代的陵寝建筑有一个时代的特色,清代皇帝陵寝建筑既吸收了前代建筑特色,又有发展创新。
清代陵寝的组成结构大致相同。从南到北的顺序,一般都是由石像生、大碑楼、大小石桥、龙凤门、小碑亭、神厨库、东西朝房、隆恩门、东西配殿、隆恩殿、琉璃门、二柱门、石五供、方城、宝城、明楼、宝顶、地宫等建筑组成。由于陵寝修建的时间有先有后,建筑的排列次序略有不同,但基本结构未变。此外,每座帝陵附近一般都建有皇后陵寝和妃园寝。东陵和西陵的门户都是大红门。大红门和位居陵区中央的主墓及墓后的主峰,是在同一条直线之上。大红门前矗立巍峨的石牌坊,东陵有1座,西陵有3座,都是5间6柱11楼。大红门正立面南向,门前有下马碑,以显示皇陵的威严。穿过大红门就是神道,一般宽12米左右,用三层巨砖铺成。神道长短不一,最长的顺治孝陵约10里长,雍正泰陵也有5里。长长的神道上,分布着石像生、大碑楼、龙凤门和大小不一的桥梁。孝陵的石像生最多,有18对。大碑楼是神道上的主要建筑,重檐飞翘,碑楼中屹立着高大的神功圣德碑。
神道北端的宫门是隆恩门,里面就是举行奠祭仪式的主要场所隆恩殿。隆恩殿后是崇阁巍峨的明楼,楼内有石碑一通,碑上刻庙号陵名。明楼下为方城,呈长方形。方城两边有高大城墙,绕墓一周,叫宝城。宝城中间的巨大土丘就是帝后的坟墓,名叫宝顶,也称独龙阜。宝顶下边就是帝后的地宫。
历史学者俞进化、陈宝蓉等先生认为,在清代的陵墓中,每一座都是以中轴线贯穿南北。中轴线往往与陵后横列的山脉构成丁字形,而神道实际上就是中轴线的标志。陵寝的主要建筑如隆恩殿、宝城、方城和明楼等,一律坐北朝南,坐落在中轴线的北端,与中轴线关系十分密切。其余建筑沿着神道排列,对主体建筑起拱卫作用,同时也能衬托出主体建筑的高大雄伟。布局规划整齐,完全仿照宫廷建筑布局的方法,使整个陵园庄严郑重。东西陵陵寝布局以中轴线为中心,十分对称平衡,建筑物一般都是东西成双结对,而且在造型、体量和外表形式上,都是一模一样的。隆恩门内的两座殿和两座焚帛炉,门上的两座朝房和两座班房,都是以中轴线为对称的。神道两边石像生中的望柱,石兽和文士、武士,都是一式两个,对称地相向而立。这种布局,彼此呼应,左右对称,使每个陵园给人自然、稳重、和谐和平衡的感觉。
东西陵基本上都是依山筑墓,把横向的山脉作为纵向建筑群的屏障,用来衬托陵寝的雄伟,在不知不觉中充分巧妙地利用了自然环境,实现了建筑物和周围天然地理环境的有机结合。陵园中的龙须沟大都是原有水沟,建造时就势砌成,沟上架设石桥。孝陵和泰陵神道旁的影壁山都是利用了原有的小山包而不是人工堆土,每间房屋建筑还考虑到借用远景的功用。一座陵园是一个个建筑单体有机构成的建筑群体,尽管数量上并不完全一样,各陵建筑物的组合,从中轴线的南端开始,由疏而密,直到它的北端结束。隆恩门以外的建筑是引导部分,比较分散疏朗,建筑物间隔距离较大,而隆恩门以内的建筑物组合紧凑,虽然没有连檐接壁,但间隔只有数十米或十几米不等。如隆恩殿和明楼、方城之间,仅隔一道琉璃门,宝城紧围着宝顶,宝顶下深埋着地宫。这种先疏朗后紧密的组合形式,主要是为了突出主体建筑。当然,建筑组合的规整并不排斥适当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建筑物的大小、高低对比和纵横结合等方面。如每一座高大建筑面前,必有矮小的建筑物衬托,纵向建筑物的后面,一般会安排横向的建筑物。如泰陵的龙凤门是横向的,而在它北面不远处的石桥是纵向的。高大的明楼面前安置低矮的石五供,反衬明楼更加巍峨高大。(www.chuimin.cn)
东西陵的屋宇都是清代标准的造型,地基、屋身和屋顶都有标准的形式。如所有的隆恩殿都是规格化的建筑,几乎完全一样。各陵建筑结构十分牢固,梁柱檩椽的尺寸搭配得当,榫卯结合严实坚固,但又有活动的余地。如发生强烈地震的时候,榫卯之间具有活动性能,震后仍可恢复原位。
东西陵的色彩丰富而协调。当作屋顶用的琉璃瓦有黄、绿两色,但一次只用一种颜色。屋顶的颜色有级别之分,黄色为高,绿色为低。凡帝后陵均用黄琉璃瓦,而妃园寝和公主坟只能用绿琉璃瓦。各建筑物由于部位不同,所用的色调也不同。屋顶金黄色,辉煌无比,檐下是陰影所在,用冷色,以青蓝碧绿为主。墙壁一般是丹赤色,而基座用白色。这样鲜明的颜色对比,使建筑物的轮廓更加清晰。此外,陵园中使用彩画也很有讲究。隆恩殿、大碑楼、明楼等主要建筑大都饰旋子大点金彩画,大殿内枋额上饰素地描金的和玺彩画,省牲亭的檐下饰旋子金红玉彩画,朝房、神厨等建筑饰旋子金红玉或雅五墨彩画。
东西陵建筑群中有许多雕刻艺术品,主要有石雕、砖雕、木雕三种。石雕艺术品有石牌坊、石像生、望柱、华表、陛阶石、地宫石雕等,砖雕一般用于装饰大殿及配殿的内壁,木雕作品绝大部分已毁失,现存的主要是各陵隆恩殿用作屋身装饰的格扇门及帝后妃的棺椁。
有专家说:“清代皇陵没有皇帝本人纪念碑式的雕像,但是它的一系列建筑形象和种种雕刻组群,都直接或者间接地表现了对皇帝‘神功圣德’的歌颂,表现了一代的历史。”(俞进化《清东陵和清西陵》序)从东、西陵的建筑规制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历史长河中清代文化和艺术的相承,这些珍贵的建筑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有关中国王陵之谜的文章
但临汾尧陵有许多谜团,如尧陵建于何时?帝尧,姓伊祁,名放勋,出生、生活于古冀州之中心地域平陽,即今山西省临汾市一带。尧的尸体据说葬在尧陵中,至今冢高约50米,周长近300米,气势宏伟壮观。尧陵在临汾,大多数人相信尧是葬在尧陵之中的,千百年来并没有人对此有过怀疑。从古至今,研究尧陵的学者一致认为《汉书》之说不准确,因此有重新研究的必要。......
2023-12-04
神宗无心过问朝政,却一次又一次派官员选择陵址,自己也多次实地踏看。明穆宗临死前,将年幼无知的神宗朱翊钧托付给他。神宗刚即位时才10岁,他对张居正一直有着一种敬畏之情。十八日,神宗速速回宫,立即谕旨礼、工部和钦天监再去选择二三处来看。建议神宗在两者之中选一处。这年九月六日,神宗再次以行秋祭礼为名,率后、妃进行谒陵。一年后,即万历十二年九月,神宗又奉两宫太后并后、妃再次谒陵。......
2023-12-04
然而一些学者认为,西汉帝王陵的分布是有规律可寻的,惠帝安陵应在长陵之右,景帝陽陵应在长陵之左,安陵不应在长陵之东。渭城即秦咸陽城,附近有一座大墓应为惠帝安陵。传统的说法认为,西汉帝陵是帝西后东,但人们惊奇地发现安陵是个例外,孝惠皇后张嫣陵墓在惠帝安陵西北。汉惠帝时还设置了安陵邑,过去人们在初步调查后认为,安陵邑位于安陵以北900米处,陵邑城址平面为长方形,东西1548米,南北长445米。......
2023-12-04
但也有人不敢苟同,认为将陵定名为“孝陵”,是朱元璋“以孝治天下”之意。此后有考古人员发现,明孝陵的整体布局呈“北斗星”图形。明孝陵的神道之所以绕过孙陵岗,是因为岗上有三国时吴大帝孙权的陵墓。有人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新发现的石碑、石龟可能是原先为明孝陵制作的“无字碑”,与现今四方城内的“神功圣德碑”存在着对应关系。......
2023-12-04
定陵的选定是十分复杂的。咸丰九年,在多次反复后终于决定将灵光凝聚的平安峪作为陵址。咸丰帝前后用了八九年的时间才把陵址确定下来,时间之长在历代帝王中是不多见的。定陵是咸丰的陵墓,位于裕陵之西的平安峪。二月二十五日,咸丰到西陵为他的父亲道光皇帝进行大葬礼,顺便到大臣们为他选定的魏家沟亲自进行勘察。经过反复比较,听取了大臣们的意见,最终咸丰在东陵陵区选出了最中意的平安峪、成子峪和辅君山三个地方。......
2023-12-04
徐州地区目前共发现楚王陵墓八处。由于刘注墓之前已经发现,位于徐州小龟山,因此狮子山楚王陵应属于其他四位楚王的。据狮子山楚王陵考古发掘队在《文物》杂志上发表的发掘简报上,推测墓主是第二代或第三代楚王,即刘郢客或刘戊。狮子山楚王陵的特点是只有耳室和主室,是一个主室的墓葬制度。狮子山楚王陵出土了大量的钱币,约18万枚,也与刘戊谋反后可能受到的埋葬礼仪不合。......
2023-12-04
也有人认为,雍正开辟西陵的主要原因是他挑到了好风水的地方,所以硬搬了一些理由来证实他没有违反伦理道德。折腾了一段时间,在东陵并未找到理想的建陵之地。这场风波,一直到雍正驾崩后,仍然未能平息。雍正追求好风水,违反祖宗制度开辟西陵,除了为他自己建陵之外,还想叫嗣皇帝也追随他葬入西陵。......
2023-12-04
俑坑经火烧后全部塌陷,陶俑和陶马被砸,有的断成数段,有的成为碎片。这说明在兵马俑被焚烧前已经受到了人为的破坏。一种观点认为,兵马俑坑是项羽入关后焚毁的,这是目前流行最广的观点。从秦俑坑被焚毁的时间来看,应在秦末汉初。而且在俑坑上发现了西汉中期和东汉时期的墓葬,这些墓葬在开挖时,掀走了棚木炭迹,打破了俑坑土层关系,这说明当时人们已不知道此地是被焚毁的兵马俑坑所在地,焚毁必在西汉中期之前。......
2023-12-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