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化及发动了“江都事变”,隋炀帝被杀,结束了他残暴的一生。不过总体看来,迁葬时政治形势复杂,陈棱不可能大规模为炀帝建造陵墓。一些学者认为,李渊本为隋臣,是炀帝提拔他为太原留守的,他们之间有君臣之义。如此说来,太宗和炀帝有翁婿之情。今日的隋炀帝陵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陵园松柏蓊郁,坟丘周长约40米,高5米,封土周围护有1米高的石墙。......
2023-12-04
潞简王陵墓,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好、占地面积最大的明代藩王陵墓。墓主人朱翊镠生前地位特殊,权势显赫,死后在丧葬制度上也是逾涯越分。潞王陵有一些现象我们至今仍无法解释清楚,令后人充分体会到明朝帝王陵园的无限神秘。
潞简王陵墓,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好、占地面积最大的明代藩王陵墓。它坐落于河南新乡市北郊约30公里的凤凰山南麓,近400年来,以其独特的旖旎风光,雄伟的古代建筑,精美的石刻艺术,神奇的民间传说,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古人曾作诗赞曰:“古殿空山里,名王有旧莹”,“秦陵和汉寝,不及此幽情”,将其同驰名中外的秦汉皇陵相提并论。它是明代建于全国各地的藩王陵墓中迄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有“中原第一陵”、“中原定陵”之美誉。潞王陵为完整的石头城建筑风格,虽为王家陵园,却呈皇家风范。
陵墓主人潞王名朱翊镠,是明穆宗隆庆皇帝的第四子,孝定李太后的宠儿,明神宗万历皇帝的惟一同母胞弟,被朝臣称为“诸藩之首”、“诸藩观瞻”。他4岁被封为潞王,21岁被封为卫辉藩王,任藩王25年,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离世,终年46岁,谥曰简,又称潞简王。朱翊镠生前地位特殊,权势显赫,死后在丧葬制度上也是逾涯越分。陵区共有两个城垣高大的陵园,东为潞王朱翊镠墓区,西为次妃赵氏墓区,共占地15万平方米,比当时政府规定的亲王陵园标准大了4倍。如今虽有部分地面建筑被毁,但大体上仍保持原来的面貌,从规制上看,与明十三陵相似。
陵区坐北朝南,石坊是陵墓的起点。石坊三门四柱,两侧各有一望柱,通体雕满二龙戏珠图案,且雕工精细,呈现出一派皇家气魄。石坊以北是160米长的神道,为通向祭殿和宝城的导引大道。神道两侧,东西相对各排列着16对石像生,其中石兽14对,石文吏和控马官各一对。石刻都是用整块青石雕琢而成,雕刻精细,造型生动,比例适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潞王陵石兽种类比十三陵和南京明孝陵还要多,是秦汉以来帝王陵墓镇墓瑞兽的大集中。
石像生东西两行,自南向北,按从低到高的顺序,以4.8米的间隔依次排列,东侧为雄性,西侧为雌性。14种石兽依次为猰獪、爰居、貔、獬豸、豹、狻猊、羊、虎、狮、辟邪、麒麟、骆驼、象、马。这批石刻不但是潞王陵的精华,也是明代大型雕刻艺术中的珍品。
穿过石刻仪仗群,有一长方形陵前水池,全部用白色条石砌成。一座三孔青石拱桥横跨池上,两侧白石雕刻花栏杆,池北壁桥的两侧各刻一龙首张口吐水于池内。潞王陵建筑石雕中以龙的浮雕最多,整个陵园雕塑了多少条龙,至今没有人说得清。
水池北是陵墓的主体部分,整个陵区用青条石砌成,覆盖高大的瓦顶,并以坚固的城郭围护。宝城的城门面阔22米,进深7.5米,高10米,以绿色琉璃瓦覆盖,下开三道拱券门。城门是纯砖石的无梁殿,宏伟高大。城墙高6米,平均厚度为1.5米,东西长140米,南北长320米,上修屋脊或墙帽,是陵园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主要建筑。(www.chuimin.cn)
进入城门,便是雄伟壮观的石牌坊,它是一座仿木结构的石刻建筑,三间四柱,各柱四面及大小额坊正反面,精雕云龙宝珠图案。再向前就是祾恩殿,两侧为神厨和神库,是存放祭品的场所。祾恩殿为供奉牌位和举行上陵祭祀活动的地方,现在的祾恩殿是上世纪80年代建造的。那么原来的祾恩殿是怎样的?从遗存的柱础看,祾恩殿应该规模宏大,砌墙的痕迹是建成被毁的重要证据,只是不知什么时候毁掉的。也有人说祾恩殿根本就没有建成,柱础上石槽未刻完便是例证。究竟当年的状况怎样,成了潞王陵一大疑谜。穿过祾恩殿是高大的殿基和月台,数通祭碑矗立在月台两侧和配殿南,碑是万历皇帝和福王以及一些官员的祭文。潞王的墓碑位于中间,通高7.4米,气势巍峨雄壮。墓碑前有石五供,由一个焚帛炉和两个花瓶及两个烛台组成。石供案及石雕五供为陵园石雕最精华的部分,雕琢精致,形象逼真。按照明朝王陵的建筑规制,五供应置放在石供案上,而这里五供由于体形巨大,和石供案不成比例,摆在了供案前边,是当初设计出了差错,还是另有其他原因,今人无法知晓,只能留给后人想像了。
潞王陵的宝顶、明楼、享殿沿中轴线纵向排列,宝顶高9米多,直径达40米,为圆形墓冢。墓冢的正门留有石门,内有台阶可登临丘顶。墓区的下方为墓室,由通道、中庭、左右侧室和主墓室组成,全部为青条石筑成的拱券式无梁殿建筑,内有精美石门、石几案和石椁。
赵妃墓位于潞王陵西约120米处,平面成马蹄形,前方后圆,占地面积达4万平方米,墓园布局与潞王陵大体相仿,但似乎更豪华、壮观。赵妃墓的宝顶比潞王宝顶还要高3米,上面还有青、白石相间组成的图案。宝顶下的玄宫比潞王玄宫大三分之一。赵妃墓宝顶的两侧还有一对陪葬墓,可能是赵妃的丫环坟墓。潞王墓地宫石门的门钉为纵9横9,共81颗,明显超越藩王的标准,与皇帝齐平。赵妃地宫的石门门钉是纵8横8,共64颗,这是皇后的待遇。为什么两人都超越了当时规定的陵墓制度,学术界还无人明确回答,希望有关专家能解开这个谜底。从今天已发现的陵墓来看,赵妃墓是明代帝王陵墓中惟一一处为妃子营建的规模宏大的陵园。
有人称潞王陵为石头城,这是为什么?今日的陵区内,原有的一些木质结构建筑都已受到自然和人为的毁坏,留下的只有石坊、石望柱、石板路、石桥、石墙、石牌坊直至石椁,无一不是石头铺砌和雕琢成的,而且各种石刻的艺术水平相当高超,在中国古代石刻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有较高的欣赏价值,所以称之为石头城并不过分。
潞王陵有一些现象我们至今仍无法圆满解释清楚,如祭碑两侧耸立的一对华表,三面高浮雕龙的图案均雕刻得十分精致,其中一面为浅浮雕花形图案,却只有华表的三分之一长度,其余为毛石形状。棂星门两侧石雕花边也存在雕刻不到头的现象。这是设计原形还是由于其他原因留下的痕迹?潞王陵这些谜团的存在,让我们充分体会了明朝帝王陵园的无限神秘,使人们有更大的兴趣去了解明朝的历史与文化。
有关中国王陵之谜的文章
宇文化及发动了“江都事变”,隋炀帝被杀,结束了他残暴的一生。不过总体看来,迁葬时政治形势复杂,陈棱不可能大规模为炀帝建造陵墓。一些学者认为,李渊本为隋臣,是炀帝提拔他为太原留守的,他们之间有君臣之义。如此说来,太宗和炀帝有翁婿之情。今日的隋炀帝陵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陵园松柏蓊郁,坟丘周长约40米,高5米,封土周围护有1米高的石墙。......
2023-12-04
徐州地区目前共发现楚王陵墓八处。由于刘注墓之前已经发现,位于徐州小龟山,因此狮子山楚王陵应属于其他四位楚王的。据狮子山楚王陵考古发掘队在《文物》杂志上发表的发掘简报上,推测墓主是第二代或第三代楚王,即刘郢客或刘戊。狮子山楚王陵的特点是只有耳室和主室,是一个主室的墓葬制度。狮子山楚王陵出土了大量的钱币,约18万枚,也与刘戊谋反后可能受到的埋葬礼仪不合。......
2023-12-04
在一座荒凉无主的乱葬坟下,人们意外地发现了前蜀皇帝王建的永陵。王建病殁,葬成都西郊永陵。前蜀国王王建的陵墓在古代的诗句中一直有人提到,如南宋著名诗人陆游说:“穿残已叹金凫尽,缺落空余石马双。攫饭饥鸟占寺鼓,避人飞鼠上经幢。”四川省博物馆馆长冯汉骥等闻讯前来考察,证实这座陵墓就是王建的永陵。因此永陵实际上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墓室建于地面上的陵墓。五代蜀国的绘画、雕塑水平极高,因而王建塑像特别传神逼真。......
2023-12-04
北魏孝文帝是一个改革家,他为鲜卑人向文明进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北魏孝文帝是杰出的政治家。孝文帝规定洛陽北邙墓地为内迁鲜卑各族集体安葬之所,沿袭了鲜卑族原来的族葬遗风。北魏陵区在广大的邙山台地上,以孝文帝长陵为中心营建山园,坟丘墓葬特别集中。孝文帝长陵的具体位置在今孟津县朝陽乡境内,在瀍河之西,邙山之陽。且孝文帝死时,宣武帝继位,宫廷政局平稳,未发生任何事件。......
2023-12-04
清朝的祖陵在赫图阿拉城西北的桥山山麓,这里埋着清太祖努尔哈赤祖先的遗体。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定都赫图阿拉,称为兴京。顺治十六年,将东京陵祖茔遗骨从辽陽迁到兴京陵归葬,并改称为永陵,追谥列代祖先,还将桥山封为启运山。永陵背依启运山,前临苏子河,与烟囱山隔山相望,有“郁葱王气烟霭”之势,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关于永陵,还有几个谜团没有解开。......
2023-12-04
但临汾尧陵有许多谜团,如尧陵建于何时?帝尧,姓伊祁,名放勋,出生、生活于古冀州之中心地域平陽,即今山西省临汾市一带。尧的尸体据说葬在尧陵中,至今冢高约50米,周长近300米,气势宏伟壮观。尧陵在临汾,大多数人相信尧是葬在尧陵之中的,千百年来并没有人对此有过怀疑。从古至今,研究尧陵的学者一致认为《汉书》之说不准确,因此有重新研究的必要。......
2023-12-04
神宗无心过问朝政,却一次又一次派官员选择陵址,自己也多次实地踏看。明穆宗临死前,将年幼无知的神宗朱翊钧托付给他。神宗刚即位时才10岁,他对张居正一直有着一种敬畏之情。十八日,神宗速速回宫,立即谕旨礼、工部和钦天监再去选择二三处来看。建议神宗在两者之中选一处。这年九月六日,神宗再次以行秋祭礼为名,率后、妃进行谒陵。一年后,即万历十二年九月,神宗又奉两宫太后并后、妃再次谒陵。......
2023-12-04
定陵是中宗李显的陵墓,位于751米高的凤凰山上。710年,韦后与武氏势力相勾结,中宗被韦后毒死,李旦再次上台。早年被幽闭致死的赵妃,因初葬地难寻,追谥和思皇后,此时行招魂祔葬之礼,与中宗合葬于定陵。被诛杀的韦后因为不宜与中宗一起葬入定陵,另择地安葬。《旧唐书》卷92记载中宗宠臣魏元忠死后陪葬定陵,这是一个特例,但不知15座封土中哪一座是他的。......
2023-12-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