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一些学者认为,西汉帝王陵的分布是有规律可寻的,惠帝安陵应在长陵之右,景帝陽陵应在长陵之左,安陵不应在长陵之东。渭城即秦咸陽城,附近有一座大墓应为惠帝安陵。传统的说法认为,西汉帝陵是帝西后东,但人们惊奇地发现安陵是个例外,孝惠皇后张嫣陵墓在惠帝安陵西北。汉惠帝时还设置了安陵邑,过去人们在初步调查后认为,安陵邑位于安陵以北900米处,陵邑城址平面为长方形,东西1548米,南北长445米。......
2023-12-04
自迁都北京后,金人的陵墓全部建到了大房山地区。当年陵墓的建设是如此重视,建筑规模十分宏大,但由于明末的故意捣毁,使金皇陵从地表上消失了。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人们重新发现了完颜阿骨打的陵墓地宫,由此产生了一个个难解的谜团。
位于大房山支脉云峰山下的金陵,是北京历史上第一个皇陵群。
从现存的史料中得知,金灭辽以后建都上京,即现在黑龙江省阿城县。海陵王完颜亮篡权后,于贞元元年定北京为都城,一直到金宣帝完颜珣贞祐初年南迁汴京,北京作为金中都达60多年。
海陵王在北京建立中都后,为了达到长久占据的目的,决定将原在黑龙江阿城的祖陵迁至北京。海陵王派司天台官员在北京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寻找风水宝地,后来终于选定距今北京城西南40多公里的大房山,因为这里冈峦秀出,林木掩映,是建陵的理想场所。云峰山因为有九条山脊,又称九龙山。峰险林密,流泉幽咽,怪石嶙峋,遂依山兴建陵园。经过七八个月的建设,1155年10月,陵园竣工。
海陵王对这块祖宗陵寝十分重视,在建设期间曾4次前来视察,最后一次竟然驻扎半月之久。对该地的风水,迷信的说法是陵园背靠的大山是玄武,左边一座山包是青龙,而右侧的是白虎,前面的案山间被人工挖成一道暗渠,也就是迷信中的“朱雀”。这是一个经过金代海陵王、世宗、章宗、卫绍王、宣宗五代60年营建形成的一处规模宏大的皇家陵寝,整个陵区面积约为60平方公里。贞元四年,海陵王将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等12帝的灵柩从上京迁葬于此,以后海陵王至章宗均葬此处,计有17座皇陵,绵延百余里。
据文献记载,云峰山的主峰称为“皇陵尖”,顺着皇陵尖往下就有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睿陵。在今房山区周口店乡龙门口的金陵遗址,应是睿陵、兴陵(世宗完颜雍陵)、景陵(世宗生父完颜宗尧陵)所在地。在龙门口的南面和东面,均有建筑遗址和遗存,应当为金宣宗南迁都城汴梁之前,金朝历代帝王后妃葬地。
由于金人有深葬的习俗,800多年来,金陵的确切位置、规模一直是个谜。北京文物研究所1986年成立后,派出一支考古队深入大房山,开展踏勘工作,他们测定出了金陵在大房山支脉云峰山的具体位置,不过能发现完颜阿骨打的陵墓纯属偶然。
在一个山谷的入口处,有一道用青条石堆砌的石桥,石桥下是幽深的涵洞。穿过石桥就是神道,沿神道前行,就是金陵大殿基址。这处石桥位于神道南端,西侧与排水暗沟相接,这是金陵的排水通道,主要起防洪作用。穿过石桥后,两处鹊台遗址在石桥与神道间。今天,金陵神道已经被埋藏地下,据说这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而采取的一种特殊方式。沿着神道前行,就到了大殿的基址,在用木板搭建的道路上前行百余米,仰头可见一座巨大的“蒙古包”,里面就是完颜阿骨打陵寝的地宫。陵墓由坤后陵、皇帝陵和诸王(王爷)墓葬三部分组成,史书中记载这里共埋葬着五代金国皇帝,当年陵区的面积比十三陵陵区的面积要大,而完颜阿骨打陵寝是这里第一个被发现的皇陵。
进入地宫前,左侧五六米处有一块石碑,在这块高约2米的龙首石碑上,镌刻着“金睿宗文武简肃皇帝之陵”字样,字体刚劲有力,虽然年代已久,但依稀可以看到上面的朱砂、贴金。这块石碑是第一次对金陵进行调查时发现的,为汉白玉材质。(www.chuimin.cn)
这是一处在山体中开凿的石质地宫,长约13米,宽达9米,地宫北侧深度约5.2米,南侧深度为3米,平面呈长方形。考古专家发现,在主陵区内距现存清代大宝顶遗迹前约15米处,有一巨型石坑,定名为祭祀坑,当地村民为搞绿化,曾将该坑用作蓄水池。
考古工作者对祭祀坑遗址进行清理发掘时,发现这个大石坑非常奇怪,里面堆了200多块大石头,每块都有一吨重,好像是为掩藏什么而堆放的。他们把这些石头搬开后,果然发现了一处石椁墓。经过一年多发掘,已从墓中出土四具石椁,其中雕龙纹、凤纹的汉白玉石椁为国内首次发现,应为皇室专用。根据史书及有关文献记载,金陵主陵区内应埋葬五代帝王,即太祖、太宗、德宗、睿宗、世宗。因此专家初步判定,该墓坑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睿陵。由于在地宫内未发掘出带有文字记载的文物,地宫内其他四具石椁给考古人员带来了一团迷雾。
这个石质地宫用黄土从墓底夯筑,夯层总厚2.5米,以石椁顶板为准,其上平铺200余块巨型花岗岩石块。四具石椁中,正中偏北为完颜阿骨打的汉白玉雕龙石质残椁,石椁盖板剔刻有团龙纹,正面剔刻团龙流水纹,椁底残留着墨地朱纹金线勾双龙戏珠纹。这具石椁的旁边是一具保存完好的汉白玉雕凤纹石椁,石椁内有一具木棺,内有散落的人骨,头骨附近发现随葬的金丝凤冠和雕凤鸟纹玉饰件。
在这两具东西放置的石椁旁边,有两具南北排列的石椁,虽然和龙、凤椁一样,都是“一椁一棺”规制,但它们的外观却无任何纹饰,考古工作者称之为“素椁”。让人疑惑的是,虽然可以基本猜测这两具素椁是陪葬的妃子,但到底是谁则是一个谜。此外,靠近外侧的素椁内没有尸骨,而是骨灰,专家认为是火葬,为何仅有一具火葬,这又是一个谜团。
读者或许要问:金陵的发现为什么会这样困难?
据史料记载,金陵建成之后,金世宗、章宗、宣宗三代都曾加以扩修,一年到头都有祭祀活动。这里曾经有气势非凡、规模宏大的帝陵建筑群,金章宗时还曾设县以奉山陵。据说当时一年四季前来祭陵的人络绎不绝,一些通道岩石上,至今还有10多厘米深的车辙。
然而明朝天启皇帝熹宗朱由校登基以后,后金常犯明边境。天启皇帝是个昏君,他找来风水先生算卦,得出结论是金陵“王气太盛”,于是在天启二年(1622)和三年两次大规模地毁坏金陵。天启二年,金陵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明人把太祖睿陵主陵脉的龙头砍掉一半,在咽喉部挖一个深洞,里面填满鹅卵石,以断其“王气”,还把金陵地面上的建筑全部砸毁,甚至扒开墓道,掘开地宫,连金陵以外的金代墓葬也几乎无一不毁。天启三年,明王朝为了震慑金陵的“王气”,在金陵原址上修了许多关帝庙,遗址留存至今。在完颜宗弼(金兀术)墓上还有一座“皋塔”(现已被毁),就是因为民间曾有“气死兀术,笑死牛皋”之说才修建的。明人还废罢金陵祭祀,不准东北人入关祭陵,这使得辉煌的金国皇陵从地表上一下子消失了。清康熙年间,康熙命人修缮了金太祖和金世宗的陵殿,其余各陵由于已彻底摧毁,一无所存,连清人也不知它们的确切位置了。
有关中国王陵之谜的文章
然而一些学者认为,西汉帝王陵的分布是有规律可寻的,惠帝安陵应在长陵之右,景帝陽陵应在长陵之左,安陵不应在长陵之东。渭城即秦咸陽城,附近有一座大墓应为惠帝安陵。传统的说法认为,西汉帝陵是帝西后东,但人们惊奇地发现安陵是个例外,孝惠皇后张嫣陵墓在惠帝安陵西北。汉惠帝时还设置了安陵邑,过去人们在初步调查后认为,安陵邑位于安陵以北900米处,陵邑城址平面为长方形,东西1548米,南北长445米。......
2023-12-04
十三陵内,紧邻长陵的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献陵,在长陵高大的身躯衬托下,献陵显得破旧矮小。按照“子随父葬,祖辈衍继”的昭穆制度,明仁宗的献陵被安排在其父亲明成祖长陵的西面。意谓十三陵中,献陵的规制最小。从整个陵园形制来看,献陵与其他的陵墓大同小异。献陵与其他陵墓不同的是,在祾恩殿和明楼之间,有一座小山相隔,把陵墓切成两部分。......
2023-12-04
叱咤风云的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死后葬到了生前早已修建好的安息地长陵中。公元前195年,刘邦病死于长乐宫,葬于长陵。因此,很多专家认为毕沅是把两座陵墓弄颠倒了,长陵在吕后陵的西面。长陵又称长山、长陵山。长陵所处的地方在古代称长平或长平阪,有可能是以地名为陵名的。根据《水经注》的记载,墓可能是刘邦时的太尉周勃或其子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的周亚夫。......
2023-12-04
陽陵的陶俑只有真人的三分之一高,是汉代男子的形象。陽陵陶俑千姿百态,个个传神,表情丰富,展现了景帝时代的安详与平和。王皇后死于前126年,合葬陽陵。陽陵主要由帝后陵园、南北从葬坑、礼制建筑、东北区陪葬墓、刑徒墓及陽陵邑等部分组成。考古工作者在王皇后陵南侧发现4个俑坑,之后又在陽陵南区发现20个俑坑。从葬俑坑中,还发现了指挥战车。......
2023-12-04
宇文化及发动了“江都事变”,隋炀帝被杀,结束了他残暴的一生。不过总体看来,迁葬时政治形势复杂,陈棱不可能大规模为炀帝建造陵墓。一些学者认为,李渊本为隋臣,是炀帝提拔他为太原留守的,他们之间有君臣之义。如此说来,太宗和炀帝有翁婿之情。今日的隋炀帝陵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陵园松柏蓊郁,坟丘周长约40米,高5米,封土周围护有1米高的石墙。......
2023-12-04
徐州地区目前共发现楚王陵墓八处。由于刘注墓之前已经发现,位于徐州小龟山,因此狮子山楚王陵应属于其他四位楚王的。据狮子山楚王陵考古发掘队在《文物》杂志上发表的发掘简报上,推测墓主是第二代或第三代楚王,即刘郢客或刘戊。狮子山楚王陵的特点是只有耳室和主室,是一个主室的墓葬制度。狮子山楚王陵出土了大量的钱币,约18万枚,也与刘戊谋反后可能受到的埋葬礼仪不合。......
2023-12-04
长陵是十三陵中规模最大、建造最早的一座陵墓。长陵的祾恩殿雄伟挺拔,所用木材全部是名贵的楠木。永乐十四年,长陵祾恩殿建成,赵王朱高燧奉命将徐皇后的神位安奉殿内。有人怀疑朱棣的遗体并未运到北京,北京的长陵只是一座衣冠冢。一般以为朱棣确是葬在长陵玄宫中。从保存至今的长陵来看,明成祖确是花了功夫。长陵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布局合理。万历三十二年,长陵遭雷击,明楼中的石碑被击坏。......
2023-12-04
清朝的祖陵在赫图阿拉城西北的桥山山麓,这里埋着清太祖努尔哈赤祖先的遗体。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定都赫图阿拉,称为兴京。顺治十六年,将东京陵祖茔遗骨从辽陽迁到兴京陵归葬,并改称为永陵,追谥列代祖先,还将桥山封为启运山。永陵背依启运山,前临苏子河,与烟囱山隔山相望,有“郁葱王气烟霭”之势,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关于永陵,还有几个谜团没有解开。......
2023-12-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