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黄陵县的黄帝陵,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而又最受尊敬的陵墓,它早已为海内外的炎黄子孙所共同景仰,还被中国政府列入第一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汉代人就已经认为黄帝陵位于桥山。建国以后,黄帝陵成为国家明令保护的第一号古墓葬。然而近年来,一些人提出了独特的看法,使黄帝陵的所在地成为一个历史谜案。他们认为把黄帝陵认定在五顷塬村是不对的,而把黄帝的出生地确定在正宁县子午岭南部一带是正确的,但不具体。......
2023-12-04
按《宋史》记载,西夏帝陵中有陵号的共10座,但今天我们只能看到其中的9座静静地排列在银川西郊25公里处的贺兰山下。除非开挖,近千年后的今天,我们已很难搞清每一座陵墓的陵号了。1972年至1975年间,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对西夏陵园进行了调查,随后又对其中的八号帝陵进行了发掘。
八号陵位于西夏王陵陵区中部偏西处,西部紧靠贺兰山。陵墓在建筑规制上与唐宋帝陵并没有很大的差别,沿中轴线左右对称布置,和唐宋大建筑群按中轴线左右对称的格式是一致的。从单个建筑看,八号陵和唐朝帝陵一样,有阙门、碑亭、月城、神墙、献殿、角楼、灵台等主要建筑,内城四面辟门或建阙楼,墓道、灵台布置在中轴线的偏西北,和唐桥棱相同。在献殿和灵台之间,有一条南北向的鱼脊形土梁,长约50米,发掘证实为墓道封土痕迹。从南神门址看,和唐桥陵一样可能是过殿式的大门。八号陵的灵台基部外表,神墙内外壁的墙面等处原来都有一层赭红色的墙皮,和桥陵陵园墙面原系朱色的情形也相合。
八号陵地下是斜坡墓道三室土洞墓,墓深25米,墓道呈30度斜坡,长49米。墓室距地表深为25米。甬道长6米,内有木板门,门外的甬道两侧各画武士像一幅。墓室为一中室二配室。中室前狭后宽,近方形,方砖铺地,四壁有护墙木板。陵墓早年被大规模盗掘,后来又多次遭受破坏,遗物极少,且位置紊乱。八号陵的斜坡形墓道和唐朝帝陵的斜坡形墓道十分相似,并无多大差别。
八号陵的墓室虽然遭到破坏,但中室的后壁西北角还保留一段有弧度的残壁。东配室除西壁外,其余三壁还保存着,呈现穹隆式顶的方形土室形状。根据这些残痕,考古工作者对八号陵原来的墓室作出了判断,认为是土洞墓穹隆顶。这种形制,和汉唐流行的土洞墓形制相同,和党项贵族建国之前的“障水别流,凿石为穴,既葬,引水其上,后人莫知其处”的原始葬俗迥然不同。
大家猜测,陵墓的这种变化,应是汉族封建文化影响的结果,足以说明西夏帝陵形制和唐代帝陵是基本一致的。当然,西夏帝陵的葬俗,除其基本方面仿照汉族风俗外,还保留着党项民族的某些固有特点及受到其他民族如契丹族葬俗的某些影响。
八号陵墓主会是谁呢?一些学者进行了详细的考证。
尽管陵园地面或墓室出土的文物都没有直接证据说明墓主是谁,但地表上有大量的西夏及汉文碑文,从这些材料来看,可以作出初步的判断。学者们经过考释后认为,在汉文残碑中,有一块上面有“齐王以孺慕”五字,初步认为墓主应是李遵顼。按《西夏书事》记载:“遵顼……纯佑廷试,进士唱名第一,令嗣齐王爵。未几,擢大都督主。”西夏皇建二年(1211)秋七月,“齐王遵顼立,改元光定”。八号陵为帝陵形制,李遵顼父亲不可能以帝陵安葬,这条碑文可说明八号陵墓主可能就是李遵顼。另外一块汉文残碑有“降虞舜”三字,可能借虞舜来比喻李遵顼的圣明,或者借虞舜禅位的故事歌颂宋嘉定十六年(1223)遵顼自号上皇,传位于其子的事情。灵台前西侧土堆中出土的一枚光定元宝,是李遵顼时所铸。这个土堆是早年陵墓被挖掘时从墓室搬运泥土而堆积起来的,因而这枚货币可能是墓室内随葬品。此外,八号陵的右前方300多米处有一座属于八号陵的陪葬墓,在清理这个墓的西碑亭废址时,出土有汉文“破会州”碑残片。按《金史》记载:西夏攻会州,一为贞祐初年,一为兴定二年,但都未攻陷,到了兴定四年(1220)八月,才攻陷会州,四年以后,即光定二年冬(1223),会州又为金人收复。除此之外,《金史》中再没有关于西夏攻会州的记载。这座陪葬墓的主人既然和攻会州有关,又是作为八号陵的陪葬墓,所以“破会州”的碑文为判定八号陵墓主的年代提供了一个间接的证据。
一些专家根据上述证据指出,八号陵可以确证是西夏第八代皇帝李遵顼的墓葬。李遵顼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49岁那年,即嘉定四年(1211)即皇帝位,卒于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如此也可以推知八号陵的建造年代为1226年,陵号为原陵。(www.chuimin.cn)
几乎同时,考古专家们又对五、六、七号陵和三号陵以及一些陪葬墓进行了局部发掘,发现了一批珍贵文物,了解了陵园的规模、布局和建筑特点。2002年,国家文物局出台政策,决定对西夏王陵进行紧急保护,对三号陵进行抢救保护性清理发掘,整个发掘面积约为1.3万平方米。
三号陵一般认为是李元昊的泰陵。考古专家对泰陵的月城东墙进行发掘,对困扰学界多年并引起广泛探索和争议的月城建制和结构有了新的认识,使这个问题有了新答案。清理的月城东墙长52米,在夯土墙下部发现了18对柱子洞以及草秸泥、红墙皮等残存遗迹。专家根据出土文物和遗迹推测,墙基宽2.4米的月城东墙建筑施工过程,首先是按规划位置打夯土墙,版筑成型,夯土内按不同需要加进几根木椽,再在夯土墙两侧等距离安排立柱,立柱顶端用简单的木架结构搭出两面坡的屋面,在屋面上铺砌板瓦、筒瓦、瓦当、滴水。月城夯土墙高不会超过4米。夯土墙表面涂抹了几厘米厚的草秸泥,又用细泥红墙皮进行装修,显示出皇家帝陵的庄严和雄伟气魄。
较为重大的发现是,发现了一尊人面鸟身、双臂残缺的精美石雕像迦陵频伽。迦陵频伽是梵语的音译,汉语译作好音鸟、妙音鸟,由于史料中很少有记载,人们长期以来只知其名,未见其形。传说妙音鸟是喜马拉雅山中的一种鸟,能发出妙音来,佛教中称它为极乐世界的鸟,被描绘成人身鸟形。《正法念经》中说:“山谷旷野,其中多有迦陵频伽,出妙音声,若天若人紧那罗等,无能及者,叭余如来音声。”《旧唐书》中记载,唐宪宗元和年间,中亚国家曾向大唐进贡过这种鸟。
三号陵中发现的雕像是分模合制,不是一次成形,头部、面部的雕刻十分细腻,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整个器形为人头鸟身,双掌合一置于胸前,两手腕各戴一镯,腹部呈蚕节状,两肋和尾部都刻一窄槽,用以插装翅膀和尾翼,腹部以下连接一方形空心基座。从其鼻棱、眉弓来看,是中亚人头造型,比较具有西方文化意味。此次出土的迦陵频伽分大小两种,大的为灰陶质,通高0.44米左右,像身前倾作振翅欲飞状,头戴五角花冠,面相丰满圆润。小的为红陶质,通高为0.39米,头戴五角花冠,冠面饰连珠,莲花纹,发髻高耸,面相丰腴而稍长,双眉弯如新月,凤眼微合下视。
迦陵频伽是随佛教传入而首先出现在北魏时期的石刻上,广泛流行于唐代,这些石雕形象应是延续唐代传统而来的。
八号陵和三号陵,两个披着神秘面纱的帝王陵,在考古工作者的努力下,一个个千古之谜必将陆续被揭开。
有关中国王陵之谜的文章
陕西省黄陵县的黄帝陵,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而又最受尊敬的陵墓,它早已为海内外的炎黄子孙所共同景仰,还被中国政府列入第一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汉代人就已经认为黄帝陵位于桥山。建国以后,黄帝陵成为国家明令保护的第一号古墓葬。然而近年来,一些人提出了独特的看法,使黄帝陵的所在地成为一个历史谜案。他们认为把黄帝陵认定在五顷塬村是不对的,而把黄帝的出生地确定在正宁县子午岭南部一带是正确的,但不具体。......
2023-12-04
北魏孝文帝是一个改革家,他为鲜卑人向文明进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北魏孝文帝是杰出的政治家。孝文帝规定洛陽北邙墓地为内迁鲜卑各族集体安葬之所,沿袭了鲜卑族原来的族葬遗风。北魏陵区在广大的邙山台地上,以孝文帝长陵为中心营建山园,坟丘墓葬特别集中。孝文帝长陵的具体位置在今孟津县朝陽乡境内,在瀍河之西,邙山之陽。且孝文帝死时,宣武帝继位,宫廷政局平稳,未发生任何事件。......
2023-12-04
宇文化及发动了“江都事变”,隋炀帝被杀,结束了他残暴的一生。不过总体看来,迁葬时政治形势复杂,陈棱不可能大规模为炀帝建造陵墓。一些学者认为,李渊本为隋臣,是炀帝提拔他为太原留守的,他们之间有君臣之义。如此说来,太宗和炀帝有翁婿之情。今日的隋炀帝陵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陵园松柏蓊郁,坟丘周长约40米,高5米,封土周围护有1米高的石墙。......
2023-12-04
北宋共历9帝,除徽、钦二帝因靖康之变,被金军俘走,死于塞北五国城外,其他7位皇帝的陵墓都建在河南巩县芝田镇的东南、东北和西南不到10公里的范围之内。加上宋太祖的父亲宣祖永安陵,习惯上称巩县八陵。从这种观点引申的一种看法认为,选址巩县主要与厚葬有关。......
2023-12-04
西安城西北面的礼泉县,有一座突兀的山峰叫九嵕山,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就在这座山上。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二子,他为建立统一强大的唐王朝跃马征战,屡建战功。唐太宗为了满足她的要求,同时派出两路人马专卜山陵。贞观十年六月,长孙皇后病逝,唐太宗下令加紧建陵。同年十一月,长孙皇后正式葬于昭陵。也有人认为,选择九嵕山作为陵址,与唐太宗个人爱好有关。......
2023-12-04
清初的几个皇帝,沿用女真族的习俗,仍然实行火葬,这对中国历史上的帝王们来说是闻所未闻的事情。皇太极是清朝第二代皇帝,于1643年八月九日突然死于沈陽故宫清宁宫。他认为梓宫和宝宫大有分别,放尸体的叫梓宫,而宝宫所藏的必非尸体,而是尸体焚化后的骨灰。第二年的四月,康熙亲送顺治帝的宝宫到孝陵安葬。清初一些贝勒墓中,都没有棺椁而仅有装骨灰的瓷罐。清初皇帝死后一般都火化,其实是女真民族的习俗。......
2023-12-04
景陵妃园寝享殿建有三间暖阁,目前享殿遗址上还有暖阁内的神龛石座三个。据实地考察,景陵妃园寝享殿面阔五间,享殿前建有月台,殿内北面建有暖阁三间,暖阁内供有神牌,享殿内及享殿后面均没有“后殿”。由于妃园寝的祭祀主要场所是享殿,因此,享殿及园寝的清扫是不能忽视的。按照这段记载,妃园寝卫生,根据不同部位,打扫卫生的责任人也不相同,其中享殿内的卫生是由......
2023-11-02
明德陵是明代营建的最后一座帝陵,是明熹宗朱由校的陵墓。明朝建国以来,修陵的钱几乎全部是出于国库。到了修德陵时,国库中无钱可使了。不久义军进行大搜查,张皇后被义军搜出,送回母家,然后自缢而死,清廷将其葬入德陵。从张皇后下落的种种说法来看,葬于德陵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但要完全破解这个谜案,只有将来考古工作者打开玄宫后才会有明确的答复。明朝灭亡后,德陵的明楼和寝殿被清军烧毁。......
2023-12-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