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祖陵在赫图阿拉城西北的桥山山麓,这里埋着清太祖努尔哈赤祖先的遗体。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定都赫图阿拉,称为兴京。顺治十六年,将东京陵祖茔遗骨从辽陽迁到兴京陵归葬,并改称为永陵,追谥列代祖先,还将桥山封为启运山。永陵背依启运山,前临苏子河,与烟囱山隔山相望,有“郁葱王气烟霭”之势,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关于永陵,还有几个谜团没有解开。......
2023-12-04
在一座荒凉无主的乱葬坟下,人们意外地发现了前蜀皇帝王建的永陵。地面建筑虽已无存,但墓室却十分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墓中的大量文物,可以使我们领略五代时蜀地罕见的艺术宝藏,也可以猜测当年成都的豪华与富丽。唐末藩镇割据,唐王朝分崩离析。黄巢义军攻打到长安时,王建随唐僖宗逃到四川。因保驾有功,升任利州刺史。后攻占成都,称帝建国,史称前蜀。王建病殁,葬成都西郊永陵。之后子王衍即位,925年为后唐所灭。
前蜀国王王建的陵墓在古代的诗句中一直有人提到,如南宋著名诗人陆游说:“穿残已叹金凫尽,缺落空余石马双。攫饭饥鸟占寺鼓,避人飞鼠上经幢。”在这首诗的小序中,陆游提到:“永庆院在大西门外,不及一里,盖王建墓也,有二石幢,尤当时物。”可见南宋时期王建陵仍具有相当规模,时人都知道具体位置在哪里,不过当时陵墓开始出现破落,墓前的石马石人缺损严重。宋朝以后,历史烟云消散殆尽,已没有人记得王建墓的准确方位了。多少年来,成都西郊三洞桥边一个直径80余米、高约15米的圆形乱土堆下,谁也不知道竟是个皇帝的陵墓。历来人们对它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土堆是汉代司马相如的琴台,因而叫抚琴台;有人认为是三国时诸葛亮弹琴处;有人认为这里其实是一座荒凉的无主坟。可悲的是地底下的王建,想当初在东西两川建国称帝十多年,神气一时,几代以后却连葬身之地也无人知晓。
抗日战争时期,因战事的需要,在成都西郊开挖防空洞。1942年,挖掘至此的工人们发现了地底下竟然有整齐的砖砌体。四川省博物馆馆长冯汉骥等闻讯前来考察,证实这座陵墓就是王建的永陵。
当初永陵是有宏大地面建筑的,陵园神道两旁置石幢、石人、石马等,但早已荡然无存。宋人曾记载,当年陵墓的陵佛宫内壁画有百面之多,宋代大中祥符年间,益州知州凌策奏请拆迁陵园及陵庙建筑,修建道观玉局观而颓废,今仅存石文吏俑一躯。永陵与之前的帝陵不同,并未深埋地下,而是从地面浅处修筑。埋在封土之内。因此永陵实际上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墓室建于地面上的陵墓。永陵的墓室保存完好,这要感谢当年建墓的工匠们对墓室承受压力的运算设计。墓室采用地面起拱形式,这在历代帝王陵墓中比较少见。墓室使用了与地面平行的桶形券拱,由14道双重石券作为肋骨起券,券拱跨度较大,中有一点为火炬尖形。陵墓占地约7亩,封土高14米多,直径70米。墓室是由红砂岩筑成,全长30.8米,室内长23.4米,共分三室,每室均有木门间隔,门上饰以鎏金的铜门钉、铜铺首及镂花铜饰片等。
前室相当于下行的墓,券额上仍然残存着不少彩画,虽已上千年,但依然色彩鲜艳,可知当年地宫是何等华丽和辉煌。
中室是全墓的主体,在中央稍偏后的地方是棺床。床作须弥座式,上铺一层珉玉板,玉板上是三层木台级,台级之上为棺椁。冯汉骥教授根据保存下来的棺椁痕迹推测,原棺椁为内外五重,是我国现在见到的按照周代礼制制做的汉唐以来惟一的皇帝棺椁。由于永陵早年被盗,盗墓洞穴从此成了千百年来雨水和泥土灌入的直通道,致使棺椁朽烂,只留下棺木上的铜饰和泥土混合的痕迹,王建的遗骨早已不知抛到哪里去了。至于棺木里的金银珠宝被盗墓者拿走了多少,谁也无法知道,成了永远的历史之谜。然而陵墓建筑以及丰富精湛的石雕艺术却是盗墓者无法偷走的,这些凝聚了古人智慧的无价珍宝一直流传到今天。(www.chuimin.cn)
棺床东、南、西三面雕刻着24个伎乐浮雕像。东面刻击正鼓、齐鼓、和鼓、吹笛、吹觱篥、拍板、羯鼓、答腊鼓、毛员鼓、鸡娄鼓等10幅。南面刻舞蹈者2幅,弹琵琶、拍板各1幅。两个舞伎长袖轻拂,举足踏节,婀娜多姿。当时宫廷中盛行的舞蹈有两种,一为雄捷的健舞,一为轻盈柔曼的软舞,有专家认为两个舞伎表演的是典型的软舞。西面刻吹排箫、弹筝、吹小觱篥、弹箜篌、吹叶、吹笙、吹贝、击铜钹、击羯鼓等10幅。操弄乐器的乐伎个个表情专注,神态逼真地协奏着一首精彩的曲子。这组石刻是唐五代十国时期宫廷伎乐队的再现,栩栩如生,是研究唐五代音乐的重要资料。内中既有周秦以来传统的笙、筝、排箫等乐器,又有当时从西域少数民族地区传入的羯鼓、腰鼓、吹叶和从外国传入的铜钹、箜篌等乐器,可以称得上是一支中西结合颇具规模的混合乐队。日本有学者说,过去在别的考古中我们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现在从这些乐器上可以弄清楚了,“集燕飨乐的乐器于一堂,使我能够认识这个宏伟的编制制度”。棺床四周为什么要雕刻这些舞伎、乐伎?考古专家认为,王建棺床作须弥座式,这是佛座,而乐舞伎俑表现了王建在西方净土佛国,众乐舞伎正在为他表演佛曲乐舞,人们往往认为人间的皇帝就是佛,因而在墓中将王建布置成佛了。
棺座四周侧面与石床前面雕刻的题材有龙、云纹、兽、禽鸟,连续上下串枝的花朵、西番莲、莲瓣等。棺床两侧还列置半身圆雕十二力士像。每位力士均身着铠甲,有的头发高束,有的戴着头盔,面向棺床,圆睁怒目,面部表情及身体姿势皆不相同,各以手置于棺床下作扶抬的动作,神态沉着勇猛,他们是驱除凶邪、护卫皇帝陵寝的天将。力士所着盔甲的金属、皮革均有立体感,表现了雕刻者的技巧十分成熟。
后室安放着高0.79米、宽4.4米的石床,这是仿照王建生前御座或御床而设计的。石床上檐刻着浮雕双龙戏珠,檐下正中雕盘龙,龙身盘旋婉转作戏珠状,四周朵朵云彩烘托出盘龙的雄伟气势。石床是全墓最为庄重的地方,上置王建石刻座像一尊,石像头戴折口巾,两袖相接,轻搁腿上。石像比例匀称,衣纹线条流畅自然。石像上的王建浓眉大眼,隆准高颧,神态自然,整个形象为一英武威严的老者,与史籍记载王建“龙睛虎视”、“隆眉广颡,壮貌伟然”十分吻合。五代蜀国的绘画、雕塑水平极高,因而王建塑像特别传神逼真。墓刚发掘时,包括王建像在内,其他如墓中的女乐、力士等,或贴金或在上面施以朱红、青、绿、黄、金等色。
后室中放置了大量宝物。如有帝王死后的谥号玉印,叫“谥宝”。这是一块纯洁温润的白玉,中部隆起,刻钮雕龙形,头有角,身、腹均有鳞甲,尾巴卷于右面,正面刻有篆字“高祖神武圣文孝德明慧皇帝谥号”14字;有王建死后他的子孙和臣僚们的歌颂文章“哀册”,共51简,这是国内保存至今比较完好、文字清晰的册简,在其他帝陵中十分少见。此外还有王建的七套玉大带,玉璧、玉环、铜器、陶瓷器、铁猪、铁牛等物。
王建父子两代踞蜀35年,虽然时间不长,但由于蜀地比较安定,战乱很少发生,经济、文化比较兴盛,当时的成都成为人文荟萃之地,各类騷人墨客、乐伎画师、名手巧匠都有不少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王建墓中留下的这些艺术珍品,就是那些无名无姓的工匠们创造的灿烂文化结晶。
有关中国王陵之谜的文章
清朝的祖陵在赫图阿拉城西北的桥山山麓,这里埋着清太祖努尔哈赤祖先的遗体。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定都赫图阿拉,称为兴京。顺治十六年,将东京陵祖茔遗骨从辽陽迁到兴京陵归葬,并改称为永陵,追谥列代祖先,还将桥山封为启运山。永陵背依启运山,前临苏子河,与烟囱山隔山相望,有“郁葱王气烟霭”之势,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关于永陵,还有几个谜团没有解开。......
2023-12-04
潞简王陵墓,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好、占地面积最大的明代藩王陵墓。潞王陵为完整的石头城建筑风格,虽为王家陵园,却呈皇家风范。陵区共有两个城垣高大的陵园,东为潞王朱翊镠墓区,西为次妃赵氏墓区,共占地15万平方米,比当时政府规定的亲王陵园标准大了4倍。潞王陵这些谜团的存在,让我们充分体会了明朝帝王陵园的无限神秘,使人们有更大的兴趣去了解明朝的历史与文化。......
2023-12-04
宇文化及发动了“江都事变”,隋炀帝被杀,结束了他残暴的一生。不过总体看来,迁葬时政治形势复杂,陈棱不可能大规模为炀帝建造陵墓。一些学者认为,李渊本为隋臣,是炀帝提拔他为太原留守的,他们之间有君臣之义。如此说来,太宗和炀帝有翁婿之情。今日的隋炀帝陵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陵园松柏蓊郁,坟丘周长约40米,高5米,封土周围护有1米高的石墙。......
2023-12-04
从蜀献王以下直至明灭亡,蜀王共有13位。那么,蜀王陵是怎样被意外发现的?僖王墓是最早发现和发掘的明代蜀王陵。1991年,成都至重庆的成渝高速公路在紧张地施工,公路横穿洪河镇白鹤村,在平整一座叫东山的浅土丘时,又一座蜀王陵墓被发现了。考古学家们根据发掘出的文物推断,这是第八代蜀王昭王朱宾瀚的陵墓。昭王陵发掘完成后,为便于参观和考察,当地文物部门将其迁至僖王陵的旁边对外正式开放。......
2023-12-04
考古工作者根据墓中出土的文物,推断墓主人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西汉的11个皇帝中,只有汉文帝的“霸陵”也是采用这一形式。公元前154年,汉景帝封刘胜为第一代中山靖王。郭沫若认为,可能在附近还有一个墓,那是真正埋葬刘胜的陵墓。考古学家们断定,此墓主人应该是刘胜之妻窦绾。汉文帝时期,长信宫的主人是汉文帝的皇后窦氏,而她正是中山靖王刘胜的祖母。......
2023-12-04
徐州地区目前共发现楚王陵墓八处。由于刘注墓之前已经发现,位于徐州小龟山,因此狮子山楚王陵应属于其他四位楚王的。据狮子山楚王陵考古发掘队在《文物》杂志上发表的发掘简报上,推测墓主是第二代或第三代楚王,即刘郢客或刘戊。狮子山楚王陵的特点是只有耳室和主室,是一个主室的墓葬制度。狮子山楚王陵出土了大量的钱币,约18万枚,也与刘戊谋反后可能受到的埋葬礼仪不合。......
2023-12-04
但临汾尧陵有许多谜团,如尧陵建于何时?帝尧,姓伊祁,名放勋,出生、生活于古冀州之中心地域平陽,即今山西省临汾市一带。尧的尸体据说葬在尧陵中,至今冢高约50米,周长近300米,气势宏伟壮观。尧陵在临汾,大多数人相信尧是葬在尧陵之中的,千百年来并没有人对此有过怀疑。从古至今,研究尧陵的学者一致认为《汉书》之说不准确,因此有重新研究的必要。......
2023-12-04
北魏孝文帝是一个改革家,他为鲜卑人向文明进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北魏孝文帝是杰出的政治家。孝文帝规定洛陽北邙墓地为内迁鲜卑各族集体安葬之所,沿袭了鲜卑族原来的族葬遗风。北魏陵区在广大的邙山台地上,以孝文帝长陵为中心营建山园,坟丘墓葬特别集中。孝文帝长陵的具体位置在今孟津县朝陽乡境内,在瀍河之西,邙山之陽。且孝文帝死时,宣武帝继位,宫廷政局平稳,未发生任何事件。......
2023-12-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