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地区目前共发现楚王陵墓八处。由于刘注墓之前已经发现,位于徐州小龟山,因此狮子山楚王陵应属于其他四位楚王的。据狮子山楚王陵考古发掘队在《文物》杂志上发表的发掘简报上,推测墓主是第二代或第三代楚王,即刘郢客或刘戊。狮子山楚王陵的特点是只有耳室和主室,是一个主室的墓葬制度。狮子山楚王陵出土了大量的钱币,约18万枚,也与刘戊谋反后可能受到的埋葬礼仪不合。......
2023-12-04
宇文化及发动了“江都事变”,隋炀帝被杀,结束了他残暴的一生。炀帝的尸体先是被萧后草草埋葬,由于叛军当道,不敢声张。后隋朝旧将陈棱按照皇帝礼重新发丧迁葬,但偏居一隅的一个将军是不可能办成很大规模的。唐政权建立后,出于种种原因,再次迁葬,今天扬州邗江县槐泗乡槐二村的旷野就是当年的迁葬处。隋炀帝杨广在中国历史上常被当作暴君的代表,近年来,有人认为他在改革、开放、建设和对扬州文化发展上具有重要功绩,并非一无是处,这是见仁见智观点不同罢了。隋炀帝不顾人民生活的悲惨,作出东征高丽的错误决定,最后死于三下江都时的叛乱中,这应该是大家都看到的。可以这么说,他的乱国暴政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大业十二年(616)七月,炀帝开始了第三次下江都。从洛陽出发时,赐守宫女诗有“我梦江都好,征辽亦偶然”之句。由于皇帝到了南方,统治中心南迁,中原地区人民起兵不断。次年五月,李渊起兵反隋,十一月就攻下了长安,立炀帝孙杨侑为帝,改年号为义宁,遥尊炀帝为太上皇。而此时杜伏威、李子通等在全国各地纷纷起事,江都孤危。大业十四年(618)三月,虎贲郎将司马德戡奉宇文化及之令,与另一虎贲郎将元礼、监门直阔裴虔通等谋乱,在江都东城集兵数万发动兵变。司马德戡领兵从玄武门进入宫内,炀帝闻乱,换了便服逃到西阁下,裴虔通、元礼等追踪而至。后宫有位美人以手势相告兵变士兵,校尉令狐行达拔刀直进,俘获炀帝。宇文化及等胁炀帝至朝堂,时炀帝幼子、年仅12岁的赵王杨杲在帝旁号泣不止,裴虔通挥剑斩之,血溅炀帝一身。令狐行达即以练巾将炀帝“缢杀”,炀帝死时才50岁。
叛军出去后,萧皇后和宫人把漆床板撤下来,叫人做成一副小棺材,匆忙间把炀帝及其爱子杨杲一起葬于江都宫西院流珠堂下。一代风流冤鬼皇帝死后连棺木也不像样,更不要说在叛军控制局势的情况下有人能为他建造陵墓了。
宇文化及北上后,留下左武卫将军陈棱守江都。陈棱本深受炀帝器重,来江都后还被授右御卫将军。此时他集合部众穿上孝服为惨死的炀帝发丧,将炀帝从西院流珠堂下挖出改葬。由于三月天气尚有冷意,流珠堂地势干燥,加上炀帝是被缢杀,没有外伤,因此开棺之后炀帝面目如生,与平时一样。
陈棱以宇文化及等10余万人水路北上后留下的辇略、鼓吹,略备皇帝葬礼,在哀乐中将炀帝梓棺改葬于江都宫成象殿吴公台下,其他被害王公以下宗室重臣,也集中列葬于炀帝墓侧。据说陈棱身穿重孝,拄哭丧杖,“恸感行路”之人,葬礼十分悲伤,令人心酸。不过总体看来,迁葬时政治形势复杂,陈棱不可能大规模为炀帝建造陵墓。
李唐王朝统一全国后,高祖李渊于武德五年(622)作出迁葬炀帝的决定。这年八月,李渊将已在吴公台下躺了整整四年的隋炀帝,连梓宫一起迁葬于扬州雷塘。《通鉴》胡三省注说,雷塘本就是汉代的雷陂,“在今扬州平岗上”,传说汉代吴王刘濞曾筑钓台于此。南朝时,园林山水、亭阁栉比,为江南胜迹。唐初,扬州都督李袭誉开挖雷陂,筑池塘灌溉良田八百余顷,因而称雷塘。但也有不同看法,扬州民间传说,这年迁葬时,因为炀帝作恶太多,天怨人怒,以致刚葬下即雷雨大作,棺柩遭雷击,改葬三次,雷击三次,留下了三个雷塘。究竟为何称雷塘,看来是个千年之谜了。尽管史书上没有说到唐高祖时炀帝陵的规制如何,但政局稳定的唐朝,不可能再像陈棱那样仅备仪制而已,想来是比较大规模地挖了墓穴,建了陵寝。(www.chuimin.cn)
后来唐太宗从突厥接回炀帝萧后,贞观二十二年(648)病逝后,唐太宗诏令以三品待遇从长安运往扬州雷塘,与炀帝合葬在一起。合葬时,大概陵墓又重修扩建了一番。从炀帝死至此,炀帝葬地共发生了三次变动,陈棱以后想必都是有地面建筑的,而且一次比一次隆重。最后一次的合葬因为萧皇后有三品待遇,因而最有可能大肆扩建了一场。唐朝的皇帝常将炀帝作为反面教材,有什么历史经验都要从炀帝头上吸取,尤其是唐太宗.最擅长用这一手来教育大臣,保留在《贞观政要》里的这样的记录有许多。但李渊、李世民父子却对炀帝、萧皇后采取迁葬、合葬等办法,明显是优礼有加,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一些学者认为,李渊本为隋臣,是炀帝提拔他为太原留守的,他们之间有君臣之义。炀帝和萧皇后所生的一个女儿,大概是萧后带到北方后,辗转进入唐宫,成为太宗的宠妃,生下吴王李恪,太宗十分钟爱这个儿子,一度还想立他为太子。如此说来,太宗和炀帝有翁婿之情。再说维护前朝的皇帝地位,也是为了巩固李唐皇权的统治,以下犯上的弑君行为是人所不齿的。炀帝陵的修建,有利于国家的稳定,重死人,归根结底是为了给活人看,迁修炀帝陵和与萧皇后合墓扩修陵寝,可以缓解李、杨两个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能平服人心,减少反对派,唐太宗让萧皇后与炀帝合葬,给他树立了宽仁的形象,有利于更多的人支持他。
唐初修建的炀帝墓在历史的风雨中湮废无存,只剩孤冢一座。当年的陵墓到底是怎样的,成了一个历史之谜留给后人去猜测了。到清代时,雷塘墓地已是满目野草,一片荒凉。人们切齿痛恨这个暴君,因而无人愿意为他添土加封,以致墓碑也不知到哪里去了。清代浙江巡抚阮元在嘉庆十二年(1807)重修了炀帝陵,并作《修炀帝陵记》,内中说:“炀帝陵,人谓皇墓墩……陵地约剩四五亩,多丛葬者,陵土高七八尺,周围二三亩许……土下有隧道、铁门,西北向。”阮元向当地农民买土千担,积土植松,并在陵前立碑石一方,碑心题有“隋炀帝陵”四个大字。今日的隋炀帝陵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陵园松柏蓊郁,坟丘周长约40米,高5米,封土周围护有1米高的石墙。
唐末有位叫罗隐的诗人曾经哀叹道:“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顷田。”田野中一座孤坟,便是炀帝无奈之下的归宿,尸骨已毁而骂名犹存,黄土一抔留给后人评说。
有关中国王陵之谜的文章
徐州地区目前共发现楚王陵墓八处。由于刘注墓之前已经发现,位于徐州小龟山,因此狮子山楚王陵应属于其他四位楚王的。据狮子山楚王陵考古发掘队在《文物》杂志上发表的发掘简报上,推测墓主是第二代或第三代楚王,即刘郢客或刘戊。狮子山楚王陵的特点是只有耳室和主室,是一个主室的墓葬制度。狮子山楚王陵出土了大量的钱币,约18万枚,也与刘戊谋反后可能受到的埋葬礼仪不合。......
2023-12-04
潞简王陵墓,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好、占地面积最大的明代藩王陵墓。潞王陵为完整的石头城建筑风格,虽为王家陵园,却呈皇家风范。陵区共有两个城垣高大的陵园,东为潞王朱翊镠墓区,西为次妃赵氏墓区,共占地15万平方米,比当时政府规定的亲王陵园标准大了4倍。潞王陵这些谜团的存在,让我们充分体会了明朝帝王陵园的无限神秘,使人们有更大的兴趣去了解明朝的历史与文化。......
2023-12-04
但临汾尧陵有许多谜团,如尧陵建于何时?帝尧,姓伊祁,名放勋,出生、生活于古冀州之中心地域平陽,即今山西省临汾市一带。尧的尸体据说葬在尧陵中,至今冢高约50米,周长近300米,气势宏伟壮观。尧陵在临汾,大多数人相信尧是葬在尧陵之中的,千百年来并没有人对此有过怀疑。从古至今,研究尧陵的学者一致认为《汉书》之说不准确,因此有重新研究的必要。......
2023-12-04
北魏孝文帝是一个改革家,他为鲜卑人向文明进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北魏孝文帝是杰出的政治家。孝文帝规定洛陽北邙墓地为内迁鲜卑各族集体安葬之所,沿袭了鲜卑族原来的族葬遗风。北魏陵区在广大的邙山台地上,以孝文帝长陵为中心营建山园,坟丘墓葬特别集中。孝文帝长陵的具体位置在今孟津县朝陽乡境内,在瀍河之西,邙山之陽。且孝文帝死时,宣武帝继位,宫廷政局平稳,未发生任何事件。......
2023-12-04
叱咤风云的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死后葬到了生前早已修建好的安息地长陵中。公元前195年,刘邦病死于长乐宫,葬于长陵。因此,很多专家认为毕沅是把两座陵墓弄颠倒了,长陵在吕后陵的西面。长陵又称长山、长陵山。长陵所处的地方在古代称长平或长平阪,有可能是以地名为陵名的。根据《水经注》的记载,墓可能是刘邦时的太尉周勃或其子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的周亚夫。......
2023-12-04
神宗无心过问朝政,却一次又一次派官员选择陵址,自己也多次实地踏看。明穆宗临死前,将年幼无知的神宗朱翊钧托付给他。神宗刚即位时才10岁,他对张居正一直有着一种敬畏之情。十八日,神宗速速回宫,立即谕旨礼、工部和钦天监再去选择二三处来看。建议神宗在两者之中选一处。这年九月六日,神宗再次以行秋祭礼为名,率后、妃进行谒陵。一年后,即万历十二年九月,神宗又奉两宫太后并后、妃再次谒陵。......
2023-12-04
陽陵的陶俑只有真人的三分之一高,是汉代男子的形象。陽陵陶俑千姿百态,个个传神,表情丰富,展现了景帝时代的安详与平和。王皇后死于前126年,合葬陽陵。陽陵主要由帝后陵园、南北从葬坑、礼制建筑、东北区陪葬墓、刑徒墓及陽陵邑等部分组成。考古工作者在王皇后陵南侧发现4个俑坑,之后又在陽陵南区发现20个俑坑。从葬俑坑中,还发现了指挥战车。......
2023-12-04
清朝的祖陵在赫图阿拉城西北的桥山山麓,这里埋着清太祖努尔哈赤祖先的遗体。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定都赫图阿拉,称为兴京。顺治十六年,将东京陵祖茔遗骨从辽陽迁到兴京陵归葬,并改称为永陵,追谥列代祖先,还将桥山封为启运山。永陵背依启运山,前临苏子河,与烟囱山隔山相望,有“郁葱王气烟霭”之势,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关于永陵,还有几个谜团没有解开。......
2023-12-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