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化及发动了“江都事变”,隋炀帝被杀,结束了他残暴的一生。不过总体看来,迁葬时政治形势复杂,陈棱不可能大规模为炀帝建造陵墓。一些学者认为,李渊本为隋臣,是炀帝提拔他为太原留守的,他们之间有君臣之义。如此说来,太宗和炀帝有翁婿之情。今日的隋炀帝陵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陵园松柏蓊郁,坟丘周长约40米,高5米,封土周围护有1米高的石墙。......
2023-12-04
东晋帝陵有三个陵区,全在南京周围。由于陵墓规制草创,大多是不起坟堆的,葬埋十分简约。加上岁月流逝,人世沧桑,东晋的帝陵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随着新中国考古工作者的努力,人们发现一部分东晋墓葬有可能就是帝王陵墓,从而确定了东晋帝陵的具体位置。
在建康立国的东晋王朝,共历4世11帝103年。据《建康实录》等文献记载,除废帝司马奕葬于吴县吴陵之外,其余10帝均葬建康附近,分布于3个陵区。其中元帝建平陵、明帝武平陵、成帝兴平陵、哀帝安平陵葬鸡笼山之陽,康帝崇平陵、简文帝高平陵、孝武帝隆平陵、安帝休平陵、恭帝冲平陵葬钟山之陽,惟穆帝永平陵葬幕府山之陽。
那么,文献中的鸡笼山之陽和钟山之陽、幕府山之陽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根据考古发掘,钟山之陽在今被明代南京城墙阻隔的钟山余脉富贵山一带。根据是1960年,南京文物部门在太平门内富贵山南麓东段发现了晋恭帝玄宫石碣,1964年又在石碣西约400米处发掘了一座东晋晚期大墓,有人认为墓主是晋恭帝,但也有很多人认为可能是安帝或孝武帝。鸡笼山之陽大约指今鸡鸣寺山及北极阁以西的鼓楼岗一带。根据是南京大学考古系1972年在鼓楼岗南麓西段的南大北园发掘了一座东晋早期大墓,从墓葬所在位置、墓葬形制及出土遗物等分析,可能是晋元帝建平陵。
幕府山之陽大约指今中央门外郭家山及其东西一线。根据是郭家山一带先后出土的一些买地券刻文中均有“莫府山”等语。1981年,在南京汽轮电机厂内发掘了一座东晋中期大型墓葬,墓主就是穆帝司马聃。
鸡笼山、钟山、幕府山这3个陵区恰好位于东晋首都建康的西北、东北和北三个方向。文献中常见的“东陵”,就是位于钟山之陽的东晋陵区。而文献中经常见到的“西陵”,一些人认为就是位于鸡笼山之陽的晋四陵,但也有人认为所指是位于钟山之陽孙权的蒋陵,即今明孝陵前梅花山一带。文献中的“北陵”肯定是指幕府山晋陵。
一个王朝的皇室茔域设置在几个陵区,在历史上不是首创,如东汉王朝就有两大陵区。而东晋帝陵分成三个陵区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东晋皇帝继位的先后次序是元帝、明帝、成帝、康帝、穆帝、哀帝、废帝、简文帝、孝武帝、安帝和恭帝。元帝和明帝、明帝和成帝之间是父子相继,而成帝和康帝之间是兄弟关系。康帝和穆帝是父子,哀帝是成帝的儿子,与穆帝是堂兄弟关系。废帝和哀帝是兄终弟及。简文帝是元帝的儿子,他与孝武帝,安帝之间是父死子继的关系。东晋最后的皇帝恭帝是安帝的弟弟。从世系上看,东晋皇位继承关系相对较为复杂,虽都是元帝之后,但一会儿父子,一会儿兄弟。
鸡笼山陵区和钟山陵区并没有完全按照帝王继承的次序(即卒葬先后)来安葬,否则康帝应该继成帝葬到鸡笼山,而哀帝应继穆宗葬到幕府山。形成两个陵区的原因是什么呢?一些专家指出,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是东晋帝陵分区的根本原因。史载明、成、哀三帝皆以长子身份入继帝统,从血统上看,他们和元帝是嫡直系,是中兴正统,所以继位虽在康、穆二帝之后,但其陵寝却紧步成帝之后葬在鸡笼山之陽。钟山之陽的晋五陵中除康帝外,其余四帝实一系相承,以旁支继位。因康帝为成帝同母弟,简文帝为明帝异母弟,故均别辟新的陵区以示血统上的区别。(www.chuimin.cn)
那么,穆帝的永平陵为什么要远离建康宫城,孤零零地葬在幕府山陵区?据文献记载,东晋诸帝多承袭洛陽西晋帝陵“不封不树”的传统,都是“陰葬不起坟”,独穆帝一陵明确记载是起坟的,坟周四十步,高一丈六尺。其原因一方面可能与继穆帝之后登极的哀帝的血统非穆帝直系有关。另一方面,穆帝时期礼制(特别是葬礼)似乎有较大的变革,这大概是穆帝陵寝异于其他东晋帝陵的一个重要原因。
东晋帝陵分区,其实是遵循了这样的原则:聚族而葬,并且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尊卑确定不同的埋葬区域。这一原则不但为东晋帝陵所遵循,而且其他的宗室王侯墓葬也不例外,可知血亲关系在当时的族葬墓地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从考古发掘来看,东晋各个陵区内,除了有规律分布的帝陵外,每个帝陵周围还有与其关系密切的皇室成员墓,形成庞大的陵域。此外,当时陵区附近还有作为陪葬的功臣贵族墓。
有关专家认为,六朝时期的家族墓地内长幼尊卑的排葬次序,存在着长者尊者居右、居前、居中等现象,东晋帝王陵墓也是以长者尊者居右为原则。元、明、成、哀四帝一系属帝室正统,葬在建康城右上首的鸡笼山之陽,而康、简文、孝武、安、恭五帝在皇族系谱上属旁支,葬在建康宫城左下首的钟山之陽,其地位应是亚于鸡笼山陵区。在富贵山的考古发掘中,最右端即南麓西段发现的两座皇族墓时代最早,为东晋早期;位于南麓中段疑为安帝休平陵或孝武帝隆平陵的大墓已是东晋晚期;被杀于刘宋初年的恭帝玄宫石志更在其东400米处发现,尚右的规律十分明显。因此可以推断,鸡笼山之陽的晋四陵愈靠近宫城时代愈晚,而钟山之陽的晋五陵愈靠近宫城时代愈早。
西晋沿袭魏制,废除陵寝,取消了上陵礼仪。东晋虽然恢复了上陵礼,但陵寝规模仍不能与前朝相比。由于南渡偏安,人们心里还想着日后收复失地,归葬北方祖陵,因而规制草创,大多是“平葬不起坟”,葬埋从简。那么,东晋帝陵地面上有无建筑呢?
东晋的帝陵规模虽然相对于两汉来说要节俭得多,但整个陵园还是有标识性的地面建筑。东汉明帝推行的上陵礼,虽中间有过波折,但东晋恢复了,百官拜陵成为习惯。元帝死后,王公们开始谒陵辞告。成帝时,太监们年年拜陵,有人以为非礼,于是一段时间停止了。到穆帝时,褚太后临朝,又开始了拜陵。上陵时所行拜祭辞告之礼是在陵内寝殿一类建筑中举行的,一般称为寝庙。有人为孝武帝写哀策文,内中说:“园陵既卫,威灵赫赫,子来既构,寝庙弈弈。”晋元帝为晋王时,追尊亡妻虞氏为王后,有人上奏认为王后应别立一庙,元帝说:“现在宗庙还没有建成,不宜更有兴作,就在陵上修饰一下已有的房子作为庙就可以了。”据此,一些考古工作者推测,东晋钟山西南的晋五陵原来是有神道和寝殿建筑的。
东晋一般王公大臣的墓前已经有神道石刻,但迄今为止帝陵前还没有发现任何遗物。专家认为这可能是晋武帝下达石兽碑表的禁令后,对他的子孙们起了较大的抑制作用。不过神道虽无石刻,但不排除地面上有其他标志性建筑的可能。东晋帝陵神道上的标志性建筑有可能是木制的,容易腐烂而难以保存。这种形式可能直到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长宁陵才发生了改变,因为文献上第一次记载在这个陵前有石刻了,是表阙和麒麟。
然而与考古工作者的推测不完全一致的是,唐李商隐《晋元帝庙》诗中谈到了东晋帝陵前有石刻:“弓剑神灵定何处,年年春缘上麒麟。”这样一看,在唐朝时晋元帝陵前还有寝殿和麒麟石刻。事实究竟如何,尚待考古的进一步发现才能最终说明。
有关中国王陵之谜的文章
宇文化及发动了“江都事变”,隋炀帝被杀,结束了他残暴的一生。不过总体看来,迁葬时政治形势复杂,陈棱不可能大规模为炀帝建造陵墓。一些学者认为,李渊本为隋臣,是炀帝提拔他为太原留守的,他们之间有君臣之义。如此说来,太宗和炀帝有翁婿之情。今日的隋炀帝陵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陵园松柏蓊郁,坟丘周长约40米,高5米,封土周围护有1米高的石墙。......
2023-12-04
北宋共历9帝,除徽、钦二帝因靖康之变,被金军俘走,死于塞北五国城外,其他7位皇帝的陵墓都建在河南巩县芝田镇的东南、东北和西南不到10公里的范围之内。加上宋太祖的父亲宣祖永安陵,习惯上称巩县八陵。从这种观点引申的一种看法认为,选址巩县主要与厚葬有关。......
2023-12-04
1972年至1975年间,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对西夏陵园进行了调查,随后又对其中的八号帝陵进行了发掘。大家猜测,陵墓的这种变化,应是汉族封建文化影响的结果,足以说明西夏帝陵形制和唐代帝陵是基本一致的。一些专家根据上述证据指出,八号陵可以确证是西夏第八代皇帝李遵顼的墓葬。2002年,国家文物局出台政策,决定对西夏王陵进行紧急保护,对三号陵进行抢救保护性清理发掘,整个发掘面积约为1.3万平方米。......
2023-12-04
陕西省黄陵县的黄帝陵,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而又最受尊敬的陵墓,它早已为海内外的炎黄子孙所共同景仰,还被中国政府列入第一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汉代人就已经认为黄帝陵位于桥山。建国以后,黄帝陵成为国家明令保护的第一号古墓葬。然而近年来,一些人提出了独特的看法,使黄帝陵的所在地成为一个历史谜案。他们认为把黄帝陵认定在五顷塬村是不对的,而把黄帝的出生地确定在正宁县子午岭南部一带是正确的,但不具体。......
2023-12-04
徐州地区目前共发现楚王陵墓八处。由于刘注墓之前已经发现,位于徐州小龟山,因此狮子山楚王陵应属于其他四位楚王的。据狮子山楚王陵考古发掘队在《文物》杂志上发表的发掘简报上,推测墓主是第二代或第三代楚王,即刘郢客或刘戊。狮子山楚王陵的特点是只有耳室和主室,是一个主室的墓葬制度。狮子山楚王陵出土了大量的钱币,约18万枚,也与刘戊谋反后可能受到的埋葬礼仪不合。......
2023-12-04
清初的几个皇帝,沿用女真族的习俗,仍然实行火葬,这对中国历史上的帝王们来说是闻所未闻的事情。皇太极是清朝第二代皇帝,于1643年八月九日突然死于沈陽故宫清宁宫。他认为梓宫和宝宫大有分别,放尸体的叫梓宫,而宝宫所藏的必非尸体,而是尸体焚化后的骨灰。第二年的四月,康熙亲送顺治帝的宝宫到孝陵安葬。清初一些贝勒墓中,都没有棺椁而仅有装骨灰的瓷罐。清初皇帝死后一般都火化,其实是女真民族的习俗。......
2023-12-04
北魏孝文帝是一个改革家,他为鲜卑人向文明进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北魏孝文帝是杰出的政治家。孝文帝规定洛陽北邙墓地为内迁鲜卑各族集体安葬之所,沿袭了鲜卑族原来的族葬遗风。北魏陵区在广大的邙山台地上,以孝文帝长陵为中心营建山园,坟丘墓葬特别集中。孝文帝长陵的具体位置在今孟津县朝陽乡境内,在瀍河之西,邙山之陽。且孝文帝死时,宣武帝继位,宫廷政局平稳,未发生任何事件。......
2023-12-04
但临汾尧陵有许多谜团,如尧陵建于何时?帝尧,姓伊祁,名放勋,出生、生活于古冀州之中心地域平陽,即今山西省临汾市一带。尧的尸体据说葬在尧陵中,至今冢高约50米,周长近300米,气势宏伟壮观。尧陵在临汾,大多数人相信尧是葬在尧陵之中的,千百年来并没有人对此有过怀疑。从古至今,研究尧陵的学者一致认为《汉书》之说不准确,因此有重新研究的必要。......
2023-12-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