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肛瘘:病因、症状与中医治疗

肛瘘:病因、症状与中医治疗

【摘要】:一般由内口、瘘道和外口三部分组成,但也有只有内或外口者,其内口多在齿状线的肛窦处,外口多在肛周脓肿破溃处或切开处,内、外口借瘘道相通。肛瘘的病因主要为感染。本病为一种常见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生。本病以流脓、疼痛、瘙痒及肛缘条索状肿物为主要临床特点,中医称为肛漏。

一、概述

肛管或直肠腔内有异常小管道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称为肛门直肠瘘,简称为肛瘘。本病多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后遗症。一般由内口、瘘道和外口三部分组成,但也有只有内或外口者,其内口多在齿状线的肛窦处,外口多在肛周脓肿破溃处或切开处,内、外口借瘘道相通。肛瘘的病因主要为感染。常见的细菌大肠杆菌结核杆菌和变形杆菌。本病为一种常见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以青壮年多见,男女比例约为5∶1。

本病以流脓、疼痛、瘙痒及肛缘条索状肿物为主要临床特点,中医称为肛漏。认为其形成是肛痈破溃后,余毒未尽,蕴结不散,血行不畅而导致。病机关键为湿热下注、正虚邪恋、阴液亏虚。

二、辨证论治

1.湿热下注

主症:瘘口溢脓质黏稠,色黄或白,局部红、肿、热、痛较明显,纳呆少食,或有呕恶,渴不欲饮,大便不爽,小便短赤,形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除湿消肿。

例方:萆薢渗湿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用药:萆薢30g,薏苡仁30g,黄柏10g,赤芍12g,牡丹皮6g,泽泻10g,滑石12g,通草12g,金银花30g,野菊花12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10g,紫背天葵子10g。

加减:肛门红肿剧痛者加栀子15g,黄柏15g,乳香10g,没药10g。

2.热毒蕴结

主症:外口闭合,伴有发热,烦渴欲饮,头昏痛,局部红肿灼热疼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透脓托毒。

例方:仙方活命饮加减。

用药:白芷、贝母、防风、赤芍、当归尾、甘草、皂角刺、穿山甲(代)、天花粉、乳香、没药各10g,金银花30g,陈皮12g。

加减:烦渴加黄连10g,生地黄30g;便秘加大黄10g,枳实10g。

3.阴虚夹湿

主症:外口凹陷,周围皮肤颜色晦暗,脓水清稀如米泔样,形体消瘦,潮热盗汗,心烦不寐,口渴,食欲缺乏,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托毒,清热利湿。

例方:青蒿鳖甲汤加减。

用药:青蒿6g,鳖甲15g,细生地黄12g,知母6g,牡丹皮9g。

加减:湿重加薏苡仁30g,陈皮10g,白蔻仁12g;便秘者加火麻仁30g;便血甚者加槐角30g,地榆30g。

4.气血两虚

主症:肛瘘经久不愈,反复发作,溃口肉芽不鲜,脓水不多。形体消瘦,面色无华,气短懒言,唇甲苍白,纳呆。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

治法:补益气血,托里生肌。

例方:十全大补汤加减。(www.chuimin.cn)

用药:党参、炙黄芪、炒白术、酒白芍、茯苓各10g,肉桂3g,熟地黄、当归各15g,炒川芎、炙甘草各6g。

加减:可酌加槐角、地榆、五味子等。

三、单验方

1.复方瓦松消瘘汤 瓦松15g,马齿苋15g,甘草15g,蛤壳9g,苍术9g,花椒9g,防风9g,枳壳9g,侧柏叶9g,葱白9g,芒硝30g,加水3 000ml,煎煮30min,过滤去渣,先熏后洗,每日2次。

2.大黄苦参汤 生大黄20g,苦参30g,蛇床子20g,百部60g。加水2 000~3 000ml,煎煮30min,过滤去渣,先熏后洗,每日2次。

3.苦参汤 苦参15g,蛇床子15g,白芷10g,金银花15g,野菊花15g,黄柏10g,地肤子10g,石菖蒲12g。每日1剂,早晚煎汤先熏后洗或坐浴。

四、中成药

1.十全大补丸

组成:人参、肉桂、川芎、地黄、茯苓、白术、甘草、黄芪、当归、白芍各等份。

主治:补益气血,托里生肌。

用量与用法:1丸,每日3次,口服。

规格:丸剂。每丸重9g。

2.红升丹

组成:朱砂15g,雄黄15g,水银30g,火硝120g,白矾18g。

主治:拔毒去腐,生肌长口,引流。

用法:将红升丹药条从外瘘口插入瘘道,外贴太乙膏,每日1次。

规格:丹剂。

五、西医治疗

1.手术治疗为主

(1)切开扩创术(适用于低位肛瘘)。

(2)切开挂线疗法(中西医结合新术式,适用于高位肛瘘)。

2.非手术治疗

(1)急性发作,抗感染治疗。甲硝唑0.4g,每日3次,口服;诺氟沙星0.2g,每日3次,口服。

(2)慢性炎症,用1∶5 000高锰酸钾溶液2 500ml,每日1~2次,坐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