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祖国医学又称之为“席疮”。主要发病机制以内有气血亏虚、运行不畅为其本,外因摩擦伤染毒为其标,病机关键为气滞血瘀,蕴毒成腐。2.蕴毒腐溃主症:褥疮溃烂,腐肉及脓水较多,或有恶臭,重者溃烂可深及筋骨,四周漫肿。用于褥疮初起局部皮色紫暗但未破溃者。......
2023-12-04
一、概述
急性胆囊炎是指胆囊的急性炎症性病变,与胆石症的发病率相似,二者也有密切的因果关系。发病呈现4F的特点:Female(女性)、Forty(40岁)、Fat(肥胖)、Faces(卫生习惯不良)。文献报道男女之比约为1∶2~3,常发于31~50岁之间,尤以肥胖者居多。
本病常在进食油腻饮食后,出现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绞痛,向右肩背放射,伴恶心呕吐,畏寒发热,甚至黄疸等症状;和右上腹有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莫非征阳性或右上腹扪及肿大触痛之胆囊等体征;表现的轻重与胆囊病变的程度有关。B超检查提示胆囊壁水肿增厚,囊内有结石或絮状物等征象,再结合血象增高,诊断并不困难。
根据胆囊病变程度临床将胆囊炎分为三类:
(一)单纯性胆囊炎
胆囊充血水肿,渗出增加,囊内压力升高,胆囊壁内有白细胞浸润但无脓腔。临床表现较轻,除有腹痛、呕吐外畏寒发热轻。
(二)化脓性胆囊炎
胆囊重度充血水肿,胆囊壁有化脓性病灶,囊内有脓性分泌物,胆囊周围有纤维素或脓性渗出物。此时临床症状较重,可出现严重全身感染症状。
(三)坏疽性胆囊炎
化脓性胆囊炎加重,而胆囊颈结石梗阻,内压增大,胆囊极度膨胀,胆囊积脓,压迫囊壁而发生血运障碍,引起胆囊壁缺血坏死穿孔。脓性胆汁流入腹腔,导致化脓性腹膜炎。细菌、毒素被腹膜吸收入血,可引起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如不及时手术救治可危及病人生命。
急性胆囊炎属中医学胆心痛、胁痛、黄疸等范畴。
二、辨证论治
1.肝胆气滞 多见于症状比较轻的急性单纯性胆囊炎。
主症:患者每于食后见右上腹部有隐痛或胀痛,常伴有口舌苦干,纳谷不馨,无明显寒热。无黄疸或有轻度黄疸,小便清或发黄,脉平或小弦。
治法:疏利肝胆,行气止痛。
例方: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加减。
用药:柴胡15g,枳实12g,黄芩10g,白芍10g,川芎9g,厚朴12g,半夏10g,川楝子12g。
加减:若有大便不通加槟榔10g;有黄疸加茵陈30g。
2.肝胆湿热 起病较急,病情较重,多见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主症:持续性上腹部疼痛,阵发性加剧,伴有口苦口干,心烦喜呕,寒战或恶寒,发热,尿黄;大便秘结,有时有身目发黄,轻度腹肌紧张,莫菲征阳性。舌红,苔黄或厚腻,脉弦或滑。
治法:清热解毒,通腑理气。
例方:大柴胡汤加减。
用药:柴胡12g,大黄10g,青皮10g,陈皮10g,生大黄10g,枳实10g,厚朴10g,木香6g,郁金10g,茵陈10g,另加芒硝10g冲服。
加减:若热象明显,可加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各15g;疼痛明显者,加延胡索15g,川楝子10g,白芍20g。
3.脓毒型 病情危急重,多属于胆囊积脓或坏疽性胆囊炎。
主症:持续性上腹部疼痛,伴有寒战、高热,恶心呕吐,甚至烦躁,神昏谵语。全身发黄或有出血现象,尿红如茶,大便燥结,右上腹或全腹肌紧张,拒按,可触及包块(肿大胆囊);舌质红或红绛,质干,苔少或无苔.脉弦数或沉细。
治法:清热解毒,清营攻下。
例方:龙胆泻肝汤合大承气汤或犀角散加减。
用药:龙胆10g,黄芩10g,栀子10g,木香6g,柴胡10g,水牛角30g,生大黄10g或芒硝5g。
加减:神昏者可用安宫牛黄丸或醒脑静;脉微无力或肢冷神志淡漠用参附汤或独参汤。
三、单验方
1.金钱草汤 金钱草120~240g,水煎代茶饮。仅适合于单纯性胆囊炎。
2.威灵仙汤 威灵仙30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0d为1个疗程。仅适合于单纯性胆囊炎。
3.柴胡牡蛎汤 柴胡、龙胆各10g,生牡蛎30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10d。仅适合于单纯性胆囊炎。
4.大黄饮 大黄10~50g,加水适量煎服。每日1剂,分早中晚3次。主治各型急性胆囊炎。(www.chuimin.cn)
5.柴茵紫栀饮 柴胡20g,茵陈30g,栀子15g,紫花地丁50g,每日1剂,加水适量,分早中晚3次煎服。主治肝胆湿热、热毒壅盛型急性胆囊炎。
6.柴藿芦根饮 广藿香30g,芦根20g,柴胡15g,每日1剂,加水适量,分早中晚3次煎服。主治肝胆气滞型急性胆囊炎。
四、中成药
1.消炎利胆片
组成:穿心莲、溪黄草、苦木。
主治:清热,祛湿,利胆。用于肝胆湿热引起的口苦、胁痛、急性胆囊炎、胆管炎。
用法:每次6片,每日3次。
规格:片剂,每片0.3g。
2.复方胆通片
组成:大黄、茵陈、羟甲基香豆素。
主治:临床主要用治胆囊炎、胆道感染。
用法:每次2片,每日3次。
规格:片剂。每片0.5g。
3.热毒清
组成:金银花、大青叶、荆芥、薄荷、桔梗、广藿香、神曲、蝉蜕、芦根、甘草。
主治:急性胆囊炎发热者。
用法:每次5片,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
规格:片剂,每片0.3g。
4.金胆片
组成:龙胆、金钱草、虎杖、猪胆膏等。
主治:急性胆囊炎。
用法:每次5片,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
规格:片剂,每片0.3g。
五、西医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单纯性和轻度化脓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直径小于0.5cm者,可非手术治疗观察。
1.饮食 轻症病人可进低脂饮食,有呕吐者禁食,呕吐严重或腹胀者插胃管进行胃肠减压。
2.解痉止痛 胆绞痛发作时,可用阿托品0.5mg肌注,应同时肌注曲马朵或哌替啶50mg,对于疼痛较轻者,也可口服阿托品0.3mg或曲马朵等片剂。
3.抗感染 症状轻者可选择青霉素80万U肌注,应先皮试。过敏者可选择庆大霉素8万U加林可霉素0.6g肌注,每日2次。症状重者应采用静脉滴注抗生素。可根据病情选用:氨苄西林,成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也可选用环丙沙星或氧氟沙星。使用时应采用联合用药原则,二联或三联以上,针对性要强。常用搭配方法很多:如庆大霉素+氨苄西林+甲硝唑,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甲硝唑+林可霉素,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甲硝唑。以上仅供参考,应根据病情随时调整。
4.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二)手术治疗
重型化脓性、坏疽性胆囊炎,有明显腹膜刺激征、休克者,应立即急症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无效,而病情加重者,也应尽快手术。
1.胆囊切除术 适应证为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慢性胆囊炎。但如伴有胆管结石、急性胆囊炎,急性重症胆管炎、急性胰腺炎是禁忌证。既往有腹部手术史,肥胖病人也不宜采用此方法。
2.胆囊造口术 对不能耐受胆囊切除术的急性化脓、坏疽性胆囊炎病人,可采用切开胆囊吸尽积脓、取出结石,于胆囊内放置蕈形尿管,从右上腹壁戳孔引出腹腔,缝合固定后外接无菌袋引流。待全身情况好转炎症完全消退后,再做胆囊切除术。
有关中医外科临证手册的文章
本病祖国医学又称之为“席疮”。主要发病机制以内有气血亏虚、运行不畅为其本,外因摩擦伤染毒为其标,病机关键为气滞血瘀,蕴毒成腐。2.蕴毒腐溃主症:褥疮溃烂,腐肉及脓水较多,或有恶臭,重者溃烂可深及筋骨,四周漫肿。用于褥疮初起局部皮色紫暗但未破溃者。......
2023-12-04
由于引起的原因不同,多分为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和乳汁淤积性乳腺炎两种。本病以患乳肿胀、发热、压痛、结块或溃脓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称之为“乳痈”。病位在乳房,与肝、胃二经关系密切。若火毒炽盛,患乳皮肉迅速溃烂坏死,病情较一般乳痈为重者,中医文献称之为“乳发”。水煎服,治疗早期乳痈。......
2023-12-04
蛔虫通常寄生于小肠中、下段,可因寄生环境变化,如饥饿、发热、胃酸度降低、驱虫不当、妊娠、胃肠功能紊乱等而引起窜动,上行达十二指肠,加以蛔虫有钻孔习性,如窜入胆道,即可引起胆总管口括约肌阵发性痉挛,病人表现为阵发性剧烈绞痛。5.经纤维十二指肠镜,置于圈套器将蛔虫体套住后取出,对嵌顿在十二指肠乳头或钻入胆总管内的蛔虫均可取出。......
2023-12-04
随着第一次发作之后,血尿更为常见。膀胱结石的典型症状为排尿中断,并引起疼痛,放射至阴茎头和远端尿道。结石位于膀胱憩室内时,常无上述症状,而表现为尿路感染。前列腺增生患者,因尿潴留并发膀胱结石,其排尿困难更为加重,或伴感染症状。适用于肾虚型尿石症并肾积水者。......
2023-12-04
好发于肛管的前正中与后正中,可有一至多个裂口。其中男性多发于后方,女性多发于前方。其病因为嗜食辛辣厚味致燥火结于肠内,灼伤津液,粪便坚硬干燥,难以排出,强努致裂伤肛门而成肛裂。5%利多卡因软膏或者2%丁卡因软膏,适量,每日2次,外涂肛裂局部。......
2023-12-04
临床多见于颈、腋窝、腹股沟、腘窝等部位,中医对应称之为“颈痈”、“腋痈”、“胯腹痈”、“委中毒”等,统称为“痰毒”。本病以淋巴结肿大、疼痛、局部皮肤灼热为临床特征。3.湿热壅结主症:肿块发生在腹股沟部,全身发热,患肢拘急,小便黄热。用于急性淋巴结炎脓肿期。治疗急性淋巴结炎。......
2023-12-04
前列腺癌绝大多数为腺癌,少数为鳞状上皮细胞癌或移行上皮癌,75%发生于后叶,其次为前叶和侧叶,亦有部分多发性。前列腺癌早期多无症状,凡50岁以上男性排尿如有不适即应就诊检查。以前常用经会阴前列腺切除术,近年普遍采用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手术死亡率1%~5%。......
2023-12-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