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祖国医学又称之为“席疮”。主要发病机制以内有气血亏虚、运行不畅为其本,外因摩擦伤染毒为其标,病机关键为气滞血瘀,蕴毒成腐。2.蕴毒腐溃主症:褥疮溃烂,腐肉及脓水较多,或有恶臭,重者溃烂可深及筋骨,四周漫肿。用于褥疮初起局部皮色紫暗但未破溃者。......
2023-12-04
一、概述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部位的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上段病变引起的出血也属这一范围。主要临床表现是呕血和便血,急性大出血可出现周围循环障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大多有相应的病史,慢性、周期性上腹疼痛多提示出血来自消化性溃疡;过去有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或慢性酒精中毒病史,并有肝病与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出血量较多者,可能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注意,慢性肝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约1/3来自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或其他原因;对中年以上的患者近期出现上腹痛和粪便隐血试验呈强阳性,伴有厌食、消瘦者,应考虑胃癌的可能性。应激性溃疡发生于严重烧伤或大手术者。胆道出血可由肝内或肝外原因引起,前者主要见于肝脏创伤、肝脓肿和肝实质炎症;后者主要见于胆结石、胆囊炎、胆道肿瘤、胆道寄生虫病等,患者往往有相应的病史或生活史。
本病辨证属于中医的“吐血”、“呕血”、或“便血”的范畴。中医认为本病以胃络损伤、热迫血行、气不摄血为主要病机。病变部位在于胃脘,病机关键在于“火热”和“气虚”两个方面;实火或者虚火都可以迫血妄行;气虚则血失统摄,血液溢于脉外,就形成了呕血和黑便。
二、辨证论治
1.胃热内盛
主症:胃脘灼热疼痛,吐血色红或紫暗,多夹有食物残渣,伴口干口臭,渴喜冷饮,大便色黑如柏油状。舌质红苔黄而干,脉滑数。
治法:清热泄火,凉血止血。
例方:三黄泻心汤加味。
用药:大黄、黄芩、黄连、白及、栀子各10g,侧柏叶炭、茜草、仙鹤草、牡丹皮各15g。每日1剂,早晚水煎服。
加减:疼痛甚者加延胡索、川楝子、木香以行气止痛;恶心呕吐者加代赭石、竹茹以和胃降逆;泛吐酸水者加煅瓦楞子、海螵蛸以收敛制酸;烦热口渴引饮者,加芦根、天花粉、北沙参以生津止渴;胃脘隐痛加三七粉、花蕊石、炒蒲黄以化瘀止痛。
2.肝火犯胃
主症:吐血色红或紫暗,口苦胁痛,心烦易怒,少寐多梦,口干喜饮,大便色黑如柏油样,胃脘灼痛或胀痛,或有黄疸,小便黄,舌红或红绛,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和胃止血。
例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用药:龙胆、焦栀子、黄芩、柴胡、白及各10g,牡丹皮、生地黄、白芍、藕节炭各12g,仙鹤草20g,茜草15g,甘草3g。每日1剂,早晚水煎服。
加减:若两胁疼痛者,加香附、川楝子、佛手以理气止痛;呕血不止,乃肝热甚,血络不宁,应加生大黄粉3~5g,以通腑清热,化瘀止血;心烦不安者加水牛角、莲子心、玄参以清心凉血;如吐血不止,兼见胸脘满闷,口渴不欲饮者,可合用花蕊石3g,1日3次,或三七末3g,每日3次调服以化瘀止血。
3.阴虚火旺
主症:呕血或便血,反复不已,色红量多或夹泡沫,多伴神疲乏力,形体消瘦,午后潮热盗汗,口燥咽干,心烦不安,耳鸣目眩,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例方:玉女煎加味。
用药:石膏、麦冬、知母、牛膝、侧柏叶、茜草各15g,生地黄、墨旱莲各20g,白及、牡丹皮各12g,甘草3g。每日1剂,早晚水煎服。
加减:阴虚甚者,可加龟甲、玄参以滋阴降火;出血多者加藕节片、紫珠叶、阿胶以养血止血;潮热盗汗者.可加煅龙骨、煅牡蛎、金荞麦、糯稻根以收敛止汗;兼气虚者加黄芪、太子参以益气摄血;脉数身热者,可加水牛角、玄参、地骨皮以育阴退热;如呃逆频作者,可加竹茹、旋覆花。
4.脾虚不摄
主症:病情反复日久,吐血缠绵不止,血色暗淡,大便色黑稀溏,面色苍白,唇甲淡白,神疲乏力,心悸头晕,食欲缺乏,胃脘隐痛,喜按。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益气,养血止血。
例方:归脾汤加减。
用药:黄芪、仙鹤草各30g,党参15g,白术、当归、龙眼肉、地榆炭、阿胶(烊化)各10g,茯苓、酸枣仁、白及各12g,炙甘草3g。每日1剂,早晚水煎服。
加减:胃脘隐隐作痛者,可加延胡索、川楝子、生白芍;出血较多者,可加紫珠叶、侧柏炭以收敛止血,大便溏泄者,加山药、白扁豆、芡实以增强健脾止泻之功;脾胃虚寒者,加熟附子、炮姜以温中止血,腹胀闷不舒者,酌加陈皮、枳壳、厚朴以理气宽中;痰阻胃络而出血者,加炒蒲黄、五灵脂、三七粉以活血止血。
三、单验方
1.刺苋菜根汤 刺苋菜根鲜品250g或干品60g,洗净、切片,加水800ml,文火煎至300ml,每次服100ml,每日3次。
2.邓铁涛治吐血方 童便(取5岁以下健康男孩中段尿)适量,送服止血散(血余、煅花蕊石、白及、炒三七,上药等份共为极细末)1~3g,随症服,治胃病大出血。
3.白地汤 白及、地榆各20g,生地黄15g,刺猬皮、乌药各10g,每日1剂,早晚水煎服。
4.祛瘀止血汤 三七末3g,蒲黄、五灵脂各10g,大黄15g。每日1剂,早晚水煎服。
5.顾文卿的四黄汤 取生大黄、生黄芪各15份、黄连9份,生地黄30份,生甘草6份,共研细末,每用30g,加水200ml煎煮,分2~3次凉服。
6.溃疡止血粉 取白及、参三七、海螵蛸等份研末,每次5~10g,每日3次。(www.chuimin.cn)
7.溃疡止血一号 黄芪、煅龙骨、牡蛎各15g,太子参、煅海螵蛸各12g,阿胶10g,地榆炭、侧柏炭各10g,白术、当归各6g,炙甘草5g。水煎剂,每日1剂,久煎2次分服。
8.白及 白及粉5g,每日3次,冷开水冲服,同时给予一般支持治疗。
9.止血散 生大黄、参三七各30g,海螵蛸60g。将上药研成粉末,加入蜂蜜150g,调成糊状,徐徐咽下,每服30g,每日3次。主治消化性溃疡出血,症见上腹部疼痛,伴大便色黑,纳呆,舌淡苔白,脉弦细。
10.侧柏叶 侧柏叶15g加水300ml,煎成150ml为1次量,每日3次。
四、中成药
1.八宝治红丹
组成:荷叶、石斛、大蓟、小蓟、香墨、甘草、白芍、牡丹皮、藕节、侧柏炭、黄芩、百合、栀子(炒焦)、橘皮、棕榈炭、贝母、生地黄、竹茹。
主治:适用于胃热壅盛的上消化道出血。
用法:每服1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
规格:丸剂,蜜丸,每丸9g。
2.十灰散
组成:大蓟、小蓟、荷叶、侧柏叶、白茅根、茜草、栀子、大黄、牡丹皮、棕榈皮炭。
主治:适用于胃热壅盛所致的吐血、呕血,血色鲜红或紫暗,多伴有烦热、口渴、便结、腹胀等症,脉数,苔黄。
用法:每次3~6g,每日2~3次,温开水送下。
规格:散剂。
3.震灵丸
组成:赤石脂、禹余粮、朱砂、紫石英、代赭石、乳香、没药、五灵脂。
主治:适用于吐血兼有胃脘疼痛,痛有定处而拒按,痛如针刺,吐血紫暗,舌紫脉涩。
用法:每次9g,每日3次,空腹温开水送服。
规格:丸剂,每丸9g。
4.失血奇效丸
组成:生地黄、白茅根、侧柏、山药、薄荷、茜草、大蓟、小蓟、蒲黄、栀子、黄芩(以上均炒炭存性),花蕊石、玄参、古墨、三七。
主治:适用于吐血鲜红,量多,烦热,口干喜饮,溲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滑。
用法:每次6g,每日3次,凉开水送服。
规格:丸剂。
五、西医治疗
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主要有四个方面,即应用止血剂、内镜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前三者总称为保守治疗。
1.常规处理 患者应取平卧位。烦躁不安时可以给予镇静剂;呕血者应禁食,单纯黑粪者可进流质饮食;病情严重者应吸氧;放置胃管,吸出胃内积血,了解出血情况和应用局部止血措施;加强护理,防止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肺炎或窒息。
2.抢救休克 输血量估计,轻度出血时以输液为主,可暂不输血;中度出血需补充血;重度出血需输血900~1 200ml。输液量估计,原则上量出为入,可根据中心静脉压测定,调节输液量和速度,维持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
3.止血剂的应用 酌情选用卡巴克洛、酚磺乙胺或氨甲苯酸,加入补液中滴注;自胃管灌注去甲肾上腺素或凝血酶;胃镜下局部止血可选用喷洒止血药,或者止血药分点注射,或高频电凝止血,或微波止血,或激光止血。
4.病因治疗 应激性病变或溃疡病变应使用H 2受体阻滞药或胃酸分泌抑制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应置入三腔管压迫止血,同时给予垂体后叶素。
5.手术治疗 主要适用于肿瘤出血及经内科治疗无效的大出血。
术前准备:积极保守治疗,维持或纠正业已存在的病理生理状态,对处于休克的病人积极救治休克,同时烦躁不安者可以给予镇静药;呕血者应禁食,积极准备手术治疗。术前准备内容依据不同的出血原因,存在较大的差异,详见相关章节。
手术并发症及处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治疗的方法和原发病密切相关。除腹部外科手术一般常见并发症外,依据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还有其特有的相关并发症,详见手术学相关章节。
有关中医外科临证手册的文章
本病祖国医学又称之为“席疮”。主要发病机制以内有气血亏虚、运行不畅为其本,外因摩擦伤染毒为其标,病机关键为气滞血瘀,蕴毒成腐。2.蕴毒腐溃主症:褥疮溃烂,腐肉及脓水较多,或有恶臭,重者溃烂可深及筋骨,四周漫肿。用于褥疮初起局部皮色紫暗但未破溃者。......
2023-12-04
随着第一次发作之后,血尿更为常见。膀胱结石的典型症状为排尿中断,并引起疼痛,放射至阴茎头和远端尿道。结石位于膀胱憩室内时,常无上述症状,而表现为尿路感染。前列腺增生患者,因尿潴留并发膀胱结石,其排尿困难更为加重,或伴感染症状。适用于肾虚型尿石症并肾积水者。......
2023-12-04
本病在中医学称之为“脉痹”,中医认为本病与禀赋不足,外感风寒湿邪或热毒等因素相关。患肢脉搏减弱或消失伴头晕头痛,视力减退。适用大动脉炎脾肾阳虚者。益气活血,温阳通络,适用大动脉炎气虚血瘀型者,症见头晕乏力,肢体发凉麻木,舌质淡有瘀点苔白脉细。......
2023-12-04
也称胃内结块或胃结石。临床表现主要依胃石的性质、大小、对胃功能的影响程度及可能引起的并发症而定。若胃石太大,并发症严重者宜手术治疗。由此可见,胃石症应属于中医学中的“积证”范畴。本病的发生多由饮食不节,寒温失调,脾胃受损,积滞内停,胃失和降所致。用于胃内结石症。......
2023-12-04
预防狂犬病的发生。凡狂犬咬伤者服药后必泻下猪肝、鱼肠样黑色大便,小便如苏木水样,服至大、小便正常为度。攻下解毒,防治狂犬病。治疗破伤风,牙关紧急,角弓反张甚则收牙缩舌,以及疯犬咬伤。2.试用狂犬病免疫血清 10~20ml或按40U/kg体重计算,肌内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
2023-12-04
本病多见于40岁左右青壮年,男多于女,常为急性发病。其病因主要为肛门腺感染化脓所致,也有因肛裂、肛旁毛囊、皮脂腺囊肿感染、结核、溃疡性直肠炎、异物、外伤等引起的。加减:肛门结肿刺痛加红花10g,槐角30g;虚热加牡丹皮10g,知母10g。2.手术治疗 脓成时,应及时行切开排脓术。......
2023-12-04
蛔虫通常寄生于小肠中、下段,可因寄生环境变化,如饥饿、发热、胃酸度降低、驱虫不当、妊娠、胃肠功能紊乱等而引起窜动,上行达十二指肠,加以蛔虫有钻孔习性,如窜入胆道,即可引起胆总管口括约肌阵发性痉挛,病人表现为阵发性剧烈绞痛。5.经纤维十二指肠镜,置于圈套器将蛔虫体套住后取出,对嵌顿在十二指肠乳头或钻入胆总管内的蛔虫均可取出。......
2023-12-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