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中医外科临证手册:褥疮症状及治疗

中医外科临证手册:褥疮症状及治疗

【摘要】:本病祖国医学又称之为“席疮”。主要发病机制以内有气血亏虚、运行不畅为其本,外因摩擦伤染毒为其标,病机关键为气滞血瘀,蕴毒成腐。2.蕴毒腐溃主症:褥疮溃烂,腐肉及脓水较多,或有恶臭,重者溃烂可深及筋骨,四周漫肿。用于褥疮初起局部皮色紫暗但未破溃者。

一、概述

褥疮是因久病长期卧床、躯体某部受压摩擦、溃破形成较难治愈之溃疡。临床上,以初期受压部位淡红或紫红色,继而破损,形成溃疡,疮面灰白或黑,四周根盘平塌散漫,腐肉难脱,疼痛或不痛,脓汁稀少而臭,或有孔穴,甚者骨骼暴露,肌肉经久不生,疮口久难愈合为特征。多见于昏迷、半身不遂或下肢瘫痪长期卧床的病人。

本病祖国医学又称之为“席疮”。病因多从瘀毒、湿毒两方面来认识。主要发病机制以内有气血亏虚、运行不畅为其本,外因摩擦伤染毒为其标,病机关键为气滞血瘀,蕴毒成腐。病位在肌肤浅表。治疗多以外治为主。

二、辨证论治

1.气滞血瘀

主症:局部皮肤出现褐色红斑,继而紫暗红肿,或有破损。苔薄,舌边有瘀紫,脉弦。

治法:理气活血。

例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用药:当归12g,生地黄30g,桃仁10g,红花10g,枳壳10g,赤芍15g,柴胡6g,甘草6g,川芎10g,牛膝12g,桔梗10g。

加减:皮肤红肿,可加清热解毒之品金银花15g,连翘10g,黄芩10g。

2.蕴毒腐溃

主症:褥疮溃烂,腐肉及脓水较多,或有恶臭,重者溃烂可深及筋骨,四周漫肿。伴有发热或低热,口苦且干,形神萎靡,不思饮食。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利湿托毒。

例方:生脉散、透脓散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用药:人参10g,麦冬15g,五味子10g,黄芪30g,当归12g,穿山甲10g(代),皂角12g,萆薢30g,薏苡仁30g,黄柏10g,赤苓10g,牡丹皮10g,泽泻10g,滑石10g,通草10g。

加减:发热加金银花30g,生石膏30g,黄芩10g。纳呆加焦三仙各12g,鸡内金10g。

3.气血两虚

主症:疮面腐肉难脱,或腐肉虽脱,新肌色淡,愈合缓慢。伴面色苍白,神疲乏力,纳呆食少。舌淡,苔少,脉沉细无力。

治法:气血双补,托毒生肌。

例方:托里消毒散加减。

用药:人参10g,黄芪30g,白术10g,茯苓12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5g,金银花15g,白芷10g,连翘10g,甘草6g。

加减:皮下有瘀点或舌紫加丹参15g,红花6g;纳呆食少加鸡内金15g,陈皮10g。

三、单验方

1.黄芩、黄连、黄柏各100g,冰片5g。研为细末,过筛后混合均匀,装入瓶中备用。如创面渗出物较多,可干撒三黄冰片粉覆盖创面,外用纱布固定。如创面无渗出物,可将药粉用香油调涂患处,每日1剂。适用于褥疮。

2.荆芥、防风、甘草各9g。煎汤外洗患部。

3.云南白药、冰硼散等量。均匀混合。涂撒在经盐水清洗过的疮面上,每天1次。(www.chuimin.cn)

4.马勃30g。去其外皮,剪成大小不等的薄片,高压灭菌。取适量置于创面上,再用敷料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四、中成药

1.九一丹

组成:石膏(煅)900g,红粉(水飞)100g。

主治:提脓,拔毒,去腐,生肌。本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用法:共为细末,和匀,撒患处,每日1次。

规格:丹剂。

2.生肌散

组成:血竭、龙骨(煅)、没药、象皮(滑石粉烫)、赤石脂各200g,海螵蛸(去硬壳)50g,冰片10g。

主治:化腐生肌,消炎止痛。本方有促进皮肤再生、抑菌作用。

用法:患处洗净,撒布于患处,或用温开水调敷。

规格:散剂。

3.红灵酒

组成:当归、肉桂各60g,红花、花椒、干姜各30g,樟脑、细辛各15g。95%乙醇1 000ml,浸泡7天备用。

主治:活血,消肿,止痛。用于褥疮初起局部皮色紫暗但未破溃者。

用法:外涂患处或蘸药揉擦。

规格:酒剂。

五、西医治疗

1.局部皮肤护理,定时翻身,皮肤洗浴,用气垫或海绵垫。

2.疮面换药,外涂甲紫,抗生素药膏等。

3.紫外线照射。

4.感染严重者,可考虑全身应用抗生素。

5.范围大者,可考虑手术方法治疗。

(刘孟宇 王 志 孙清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