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狂犬病的发生。凡狂犬咬伤者服药后必泻下猪肝、鱼肠样黑色大便,小便如苏木水样,服至大、小便正常为度。攻下解毒,防治狂犬病。治疗破伤风,牙关紧急,角弓反张甚则收牙缩舌,以及疯犬咬伤。2.试用狂犬病免疫血清 10~20ml或按40U/kg体重计算,肌内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
2023-12-04
一、概述
痈是多个相邻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由多个疖融合而成。多见于中老年人,特别是糖尿病患者,常发生在颈项、背部,且发生于项后、背部者,并发全身性化脓性感染者较为多见,故病情较重。病变早期呈大片紫红色浸润区,高出体表,坚硬水肿,边界不清,剧痛。此后,中心部位出现多个脓栓,至破溃后呈蜂窝状,继而坏死、溃烂。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区域淋巴结肿大、疼痛,可伴有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管炎、静脉炎或蜂窝织炎。可见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临床特点是局部红肿热痛,界限不清,有多个脓栓堆积,破溃后呈蜂窝状,易向周围及深部发展,直径超过9cm。
本病属中医“有头疽”范畴。由于发生的部位不同,而名称各异,生于脑后(项后)部的称“脑疽”或“对口疮”,生于背部的称“发背疽”或“搭手”,生于胸部膻中穴的称“膻中疽”,生于腹部的称“少腹疽”。本病的基本病因为外感热邪,脏腑蕴毒,其基本病机则责于气血凝滞。或因风热相搏,湿热交蒸,从外感受而发;或因情志内伤,肾水亏损,阴虚火炽,脏腑蕴毒而发。中医治疗强调内外并治,因发病与热毒、气血凝滞及阴虚、气血亏虚关系最为密切,故治疗实证以清热和营、虚证以滋阴扶正为原则。
二、辨证论治
1.火毒凝结
主症:局部红肿高突,灼热疼痛,根脚收束,脓液稠黄,能迅速化脓脱腐。全身发热,口渴,尿赤。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泻火,和营托毒。
例方: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用药:黄连10g,黄柏10g,黄芩10g,栀子12g,金银花30g,蒲公英30g,赤芍15g,丹参15g,当归12g,陈皮10g,浙贝母10g,白芷10g,连翘10g,紫花地丁10g,生甘草6g。
加减:恶寒,头痛表证明显,加荆芥穗9g、菊花15g;尿赤加萆薢10g、泽泻20g、车前子15g;便秘加大黄10g、枳实10g;疼痛剧加乳香10g、没药10g。
2.湿热壅滞
主症:局部症状与火毒凝结证相同。全身壮热,朝轻暮重,胸闷呕恶。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化湿,和营托毒。
例方:仙方活命饮加减。
用药:金银花30g,蒲公英30g,赤芍15g,丹参15g,当归12g,陈皮10g,浙贝母10g,白芷10g,连翘10g,紫花地丁15g,生甘草6g。
加减:气虚加党参20g、茯苓15g;血虚加熟地黄15g、生地黄15g、白芍10g;热重加夏枯草15g、野菊花10g、蒲公英20g、紫花地丁l5g。
3.阴虚火炽
主症:肿势平塌根脚散漫,皮色紫滞,疼痛剧烈,脓腐难化,脓水稀少或带血水。全身发热烦躁,口渴多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细弦数。
治法:滋阴生津,清热托毒。
例方:竹叶黄芪汤加减。
用药:生黄芪15g,生石膏15g,生地黄15g,金银花30g,黄芩10g,白芍15g,党参15g,白术10g,麦冬12g,石斛12g,当归10g,紫花地丁10g,皂角刺10g,淡竹叶10g,川芎10g,生甘草6g。
加减:口干口渴加生石膏30g、知母10g;气虚脓腐难溃加太子参20g、赤芍10g、皂角刺10g;午后渐热加地骨皮10g、牡丹皮12g、夏枯草15g;大便秘结加大黄10g、玄明粉10g、枳实10g。
4.气虚毒滞
主症:肿势平塌,根脚散漫,皮色灰暗不泽,胀重木痛,腐肉不化,脓液稀少,易成空腔。全身畏寒高热或身热不扬,小便频数,口渴喜热饮,精神萎靡,面色少华。舌质淡红,苔白或微黄,脉数无力。
治法:扶正托毒。
例方:托里消毒散加减。(www.chuimin.cn)
用药:生黄芪30g,金银花15g,茯苓15g,白芍15g,当归12g,党参15g,白术10g,桔梗10g,皂角刺10g,川芎10g,生甘草6g。
加减:食欲缺乏、大便稀溏加白术10g、谷芽20g、鸡内金10g、山药20g;口渴不引饮加石斛10g、天花粉10g、白茅根15g;脓腐不脱加穿山甲10g(代)、桔梗10g、浙贝母10g。
三、单验方
1.金银花、绿豆各50g,生甘草15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5d,用于痈症初起。
2.轻粉1g,生杏仁9g,大葱白1根,捣烂加蜂蜜调匀,外敷患处,用于痈症初起。
3.金银花、连翘各15g,皂角刺、穿山甲(代)各10g。水煎服,用于痈化脓未溃破。
4.鲜马齿苋150g,大青叶、金银花各50g。水煎服。用于痈化脓未溃破。
5.白蔹15g,白及、黄柏、郁金、大黄、川乌、草乌、天南星、香附、白芷各10g。研末,醋调外敷患处。用于痈肿初起,疼痛难忍。
6.金银花30g,黄连、当归、炒穿山甲(代)、炒皂角刺、天花粉各10g,陈皮、甘草各6g。水煎服。用于痈疽成脓期。
7.丝瓜1个。切碎,捣烂绞汁。涂敷患处,每日数次。用于痈疽不敛,疮口太深。
四、中成药
1.金黄散(膏)
组成:大黄、黄柏、姜黄、白芷、天南星、陈皮、苍术、厚朴、甘草、天花粉等。
主治:清热除湿,散瘀化痰,止痛消肿。适用于阳证痈疮。药理研究表明,本方具有抑菌、抗炎、抗溃疡、解毒镇痛等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兼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用法:适量,每日1次,散剂以酒或醋调敷,膏剂摊敷料上贴患处。
规格:散剂,膏剂。散剂每袋18g。
2.十全大补丸
组成:人参、黄芪、当归、熟地黄、茯苓、白术、川芎、白芍、炙甘草、肉桂。
主治:补益气血。适用于疮疡后期证属气血虚弱疮口溃久不敛者。药理研究有增强免疫,改善及促进造血功能,抗放射损伤,抗肿瘤,抗衰老,调节中枢神经活动,提高机体适应性,促进代谢,强壮等作用。
用法:1丸,每日2次,温水送服。
规格:蜜丸,每丸重9g。
五、西医治疗
1.药物治疗 应用抗生素,可选用青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头孢菌素等广谱抗生素或磺胺药。如有糖尿病,应同时治疗,及早得到控制。
2.手术治疗 红肿范围大,中央部坏死组织多,或全身症状严重,应做手术治疗,但唇痈不宜。根据痈的大小采用“+”字或“++”字形切口,有时亦可作“lll”形。切口的长度要超出炎症范围少许,深达筋膜,清除所有坏死组织,伤口内用纱布或碘仿纱布填塞止血。创面过大不易愈合者,待有健康肉芽组织生长时,可考虑植皮。亦有直接作痈切除术,肉芽组织长出后即植皮,可缩短疗程。
有关中医外科临证手册的文章
预防狂犬病的发生。凡狂犬咬伤者服药后必泻下猪肝、鱼肠样黑色大便,小便如苏木水样,服至大、小便正常为度。攻下解毒,防治狂犬病。治疗破伤风,牙关紧急,角弓反张甚则收牙缩舌,以及疯犬咬伤。2.试用狂犬病免疫血清 10~20ml或按40U/kg体重计算,肌内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
2023-12-04
蛔虫通常寄生于小肠中、下段,可因寄生环境变化,如饥饿、发热、胃酸度降低、驱虫不当、妊娠、胃肠功能紊乱等而引起窜动,上行达十二指肠,加以蛔虫有钻孔习性,如窜入胆道,即可引起胆总管口括约肌阵发性痉挛,病人表现为阵发性剧烈绞痛。5.经纤维十二指肠镜,置于圈套器将蛔虫体套住后取出,对嵌顿在十二指肠乳头或钻入胆总管内的蛔虫均可取出。......
2023-12-04
粘连性肠梗阻占各类梗阻的19%~20%,按照梗阻的程度可分为完全性和部分性两种。2.手术治疗 粘连性肠梗阻经非手术治疗病情不见好转或病情加重,或怀疑为绞窄......
2023-12-04
本病祖国医学又称之为“席疮”。主要发病机制以内有气血亏虚、运行不畅为其本,外因摩擦伤染毒为其标,病机关键为气滞血瘀,蕴毒成腐。2.蕴毒腐溃主症:褥疮溃烂,腐肉及脓水较多,或有恶臭,重者溃烂可深及筋骨,四周漫肿。用于褥疮初起局部皮色紫暗但未破溃者。......
2023-12-04
全身多处同时或反复发生疖者称为“疖病”。单一疖肿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但位于颜面危险三角区的疖肿在受到挤压后,容易并发海绵窦栓塞,引起颅内感染性败血症等严重后果。疖病常有发热、食欲缺乏等全身症状。包括有头疖、无头疖、蝼蛄疖、疖病。用于急性皮肤病、疖病等有红肿焮痒渗液者。......
2023-12-04
随着第一次发作之后,血尿更为常见。膀胱结石的典型症状为排尿中断,并引起疼痛,放射至阴茎头和远端尿道。结石位于膀胱憩室内时,常无上述症状,而表现为尿路感染。前列腺增生患者,因尿潴留并发膀胱结石,其排尿困难更为加重,或伴感染症状。适用于肾虚型尿石症并肾积水者。......
2023-12-04
急性胆囊炎属中医学胆心痛、胁痛、黄疸等范畴。2.肝胆湿热 起病较急,病情较重,多见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3.脓毒型 病情危急重,多属于胆囊积脓或坏疽性胆囊炎。仅适合于单纯性胆囊炎。主治各型急性胆囊炎。用于肝胆湿热引起的口苦、胁痛、急性胆囊炎、胆管炎。......
2023-12-04
前列腺癌绝大多数为腺癌,少数为鳞状上皮细胞癌或移行上皮癌,75%发生于后叶,其次为前叶和侧叶,亦有部分多发性。前列腺癌早期多无症状,凡50岁以上男性排尿如有不适即应就诊检查。以前常用经会阴前列腺切除术,近年普遍采用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手术死亡率1%~5%。......
2023-12-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