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针灸临证手册:火针刺法及针后护理方法

针灸临证手册:火针刺法及针后护理方法

【摘要】:火针刺法是将特制的金属粗针,用火烧红后刺入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火针古称“燔针”,火针刺法称为“焠刺”。4.针后护理 火针刺后,立即用棉球或手指按压针孔,可以减少疼痛,但不可揉搓,以免出血。

火针刺法是将特制的金属粗针,用火烧红后刺入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火针古称“燔针”,火针刺法称为“焠刺”。《灵枢·官针篇》中指出:“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

一、针具

火针针体较粗,质量坚韧,一般采用圆利针或24号、26号2寸长的不锈钢针。也有用特制的针具,如弹簧式火针、三头火针,以及钨合金制成的火针。弹簧式火针进针迅速,易于掌握深度;三头火针用于体痣、疣的治疗;钨合金火针物理性能好,有耐高温、不退火、变形少、不易折、高温下硬度强等特点。火针根据粗细不同,分为细火针(针尖直径0.5mm)、中火针(针尖直径0.75mm)、粗火针(针尖直径1.2mm)。在针柄上套上木柄,以防烫手。

二、操作方法

火针的操作包括:选穴与消毒、烧针、针刺深度和针后护理。

1.选穴与消毒 火针选穴与毫针选穴基本相同,根据不同病证辨证取穴,或“以痛为腧”局部取穴。采取合适的体位,一般取卧位,须防止患者改变体位,影响取穴的准确性。针刺前注意消毒,先用2.5%碘酒消毒,再以75%乙醇棉球脱碘。

2.烧针 是使用火针的关键步骤,《针灸大成·火针》说:“灯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因此,在使用前必须把针烧红,才能使用。

(1)烧针方法:用乙醇灯较方便,左手持灯,右手持针,靠近施术部位,烧针后迅速针刺。

(2)烧针次序:先烧针身,后烧针尖,若针身发红而针尖变冷者则不宜进针。

(3)烧灼程度:根据治疗需要,可将针烧至白亮、通红或微红。适用于针刺较深者:烧至白亮,速进疾出,否则不易刺入,也不易拔出,且痛剧。适用于针刺较浅的点刺法:烧至通红,速入疾出,轻浅点刺。适用于针刺浅表皮肤的烙熨法:烧至微红,在表皮部位轻而稍慢地烙熨。(www.chuimin.cn)

3.针刺的深度 应根据病情、体质、年龄,以及穴位所在部位肌肉厚薄、血管深浅而定,要求既能祛病,又不伤皮肉。《针灸大成·火针》中说:“切忌太深;恐伤经络,太浅不能去病,惟消息取中耳。”一般深度为:四肢及腰腹部稍深,刺6~15mm深;胸背部宜浅,刺3~6mm深;颜面部除面部痣及扁平疣外一般不用火针,尤其靠近五官的穴位不宜火针针刺。

4.针后护理 火针刺后,立即用棉球或手指按压针孔,可以减少疼痛,但不可揉搓,以免出血。针孔的处理,视针刺深浅而定,如针刺3~9mm深,可不做特殊处理;针刺12~15mm深,可用消毒纱布敷贴,胶布固定1~2天,以防感染。

三、适应范围

火针刺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作用,临床常用于痹证,胃下垂、慢性泄泻、痢疾、阳痿、痈疽、痔疮、瘰疬、腱鞘囊肿、象皮腿、月经不调、小儿疳积,某些皮肤病如疣、痣、癣、疮疖等。

四、注意事项

1.血管及主要神经分布部位不宜针刺。

2.针刺后局部呈现红晕或红肿未退时应避免洗浴;局部发痒,不能手抓,以防感染。

3.注意针具检查,有剥蚀或缺损时不宜使用,以防发生意外。

4.初次接受火针治疗者应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