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刺法是将特制的金属粗针,用火烧红后刺入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火针古称“燔针”,火针刺法称为“焠刺”。4.针后护理 火针刺后,立即用棉球或手指按压针孔,可以减少疼痛,但不可揉搓,以免出血。......
2023-12-04
皮内针刺法是以特制的小型针具刺入并固定于穴位皮内或皮下,较长时间埋藏的治疗方法,又称“埋针法”。其作用是给皮部以微弱而较长时间的刺激,与古代“静以久留”的意义相似。
一、针具
皮内针是以不锈钢丝制成的小针,有颗粒型和揿钉型两种。
1.颗粒型(麦粒型) 针身长约1cm,针柄形似麦粒或呈环形,针身与针柄成一直线。
2.揿钉型(图钉型) 针身长0.2~0.3cm,针柄呈环形,针身与针柄呈垂直状。
二、操作方法
颗粒型皮内针与揿钉型皮内针的操作方法不同。
1.颗粒型 皮内针法常规皮肤消毒,以左手拇、示指按压穴位上下皮肤,稍用力将针刺部位皮肤撑开固定,右手用小镊子夹住针柄,沿皮下将针刺入真皮内,针身可沿皮下平行埋入0.5~1.0cm。针刺方向一般与经脉循行方向呈十字形交叉,针刺入皮内后,露在外面的针身和针柄下的皮肤表面之间粘贴小块胶布,再用较前稍大的胶布覆盖在针上,以保护针身固定在皮内,以免因活动而致针具移动或丢失。
2.揿钉型 皮内针皮肤消毒,用小镊子或持针钳夹住针柄,针尖对准穴位轻轻刺入,用小方块胶布粘贴固定。此外,也可以将针柄放在预先剪好的小方块胶布上粘住,使用时将胶布连针直接刺入穴位。此法多用于面部、耳部穴位。(www.chuimin.cn)
三、适应范围
常用于慢性顽固性疾病,以及经常发作的疼痛性疾病,如:高血压、神经衰弱、支气管哮喘、胃脘痛、胆绞痛;三叉神经痛、偏头痛、面肌抽搐、眼睑动;关节痛、扭挫伤;月经不调、痛经;遗尿。
四、注意事项
1.埋针要选择容易固定和不妨碍肢体活动的穴位。
2.埋针期间针处不要着水,以免感染。
3.皮肤针埋藏的时间一般1~2天,多者6~7天,暑热天出汗较多,埋针时间不宜超过2天。
4.注意检查,发现针处感染应及时处理。
有关针灸临证手册的文章
火针刺法是将特制的金属粗针,用火烧红后刺入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火针古称“燔针”,火针刺法称为“焠刺”。4.针后护理 火针刺后,立即用棉球或手指按压针孔,可以减少疼痛,但不可揉搓,以免出血。......
2023-12-04
由于人体生理功能状态和生活环境条件等因素各有不同,故在针刺治病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2.妇女怀孕3个月者,不宜针刺其小腹部的腧穴。7.针刺眼区和项部的风府、哑门等穴和脊椎部的腧穴,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更不宜大幅度的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的留针,以免伤及重要组织器官,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8.对于尿潴留等患者,在针刺小腹部腧穴时,也应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免误伤膀胱等器官出现意外的事故。......
2023-12-04
耳穴是指分布在耳郭上的一些特定区域。图5-3耳穴的分布规律图5-4耳穴的分区与定位A.耳穴正面分区 B.标准耳穴定位 C.耳穴背面分区D.耳背标准耳穴定位5.肛门 在三脚窝前方的耳轮处,即耳轮5区。 胸痛、经前乳房胀痛、乳腺炎、产后泌乳不足。......
2023-12-04
耳郭主要由弹性纤维软骨、软骨膜、韧带、退化了的耳肌及覆盖于外层的皮下组织和皮肤所构成。颞浅动脉在外耳门前方分出3支主要供应耳郭前面,耳后动脉从下耳根沿耳郭背面上行,主要供应耳郭背面。耳郭的静脉,起于耳郭浅层,前面汇成2或3支较大静脉,经颞浅静脉注入颈外静脉。耳背小静脉亦汇成3~5支,经耳后静脉汇入颈外静脉。耳郭的淋巴多成网状,主要流入耳周围的淋巴结。......
2023-12-04
穴位敷贴疗法是指在一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若将药物贴敷于神阙穴,通过脐部吸收或刺激脐部以治疗疾病时,又称敷脐疗法或脐疗。......
2023-12-04
图7-6艾柱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的方法。因此,施灸前必须征求受术者同意合作后方可使用本法。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受术者,术者可将中、示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可以通过术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受术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伤。图7-11回旋灸以上诸法对一般应灸的病证均可采用,但温和灸多用于灸治慢性病,雀啄灸、回旋灸多用于灸治急性病。......
2023-12-04
图6-1直接刮痧疗法3.刮痧种类 刮痧疗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刮痧疗法,另一种是间接刮痧疗法。图6-2间接刮痧疗法4.刮摩方式 刮痧疗法的刮摩方式有平刮、竖刮和角刮。这种由夹揪使皮肤出现血痕的刮痧方法,称揪痧疗法。......
2023-12-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