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郭主要由弹性纤维软骨、软骨膜、韧带、退化了的耳肌及覆盖于外层的皮下组织和皮肤所构成。颞浅动脉在外耳门前方分出3支主要供应耳郭前面,耳后动脉从下耳根沿耳郭背面上行,主要供应耳郭背面。耳郭的静脉,起于耳郭浅层,前面汇成2或3支较大静脉,经颞浅静脉注入颈外静脉。耳背小静脉亦汇成3~5支,经耳后静脉汇入颈外静脉。耳郭的淋巴多成网状,主要流入耳周围的淋巴结。......
2023-12-04
穴位敷贴疗法是指在一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某些带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穴位可以引起局部发疱化脓如“灸疮”,称为“天灸”或“自灸”,现代也称发泡疗法。若将药物贴敷于神阙穴,通过脐部吸收或刺激脐部以治疗疾病时,又称敷脐疗法或脐疗。
一、原理和特点
穴位敷贴疗法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通过皮肤组织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因而具有双重治疗作用。这是因为经皮肤吸收的药物极少通过肝脏,也不经过消化道,一方面避免肝脏及各种消化酶、消化液对药物成分的分解破坏,从而使药物保持更多的有效成分,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另一方面也避免因药物对胃肠的刺激而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所以,此法可弥补药物内治的不足。除极少有毒药物外,一般无危险性和毒副反应,是一种较安全、简便易行的疗法。对于年老体弱者、病药格拒、药入即吐者尤宜。
二、操作方法
1.方药的选择 凡是临床上有效的汤剂、丸剂,一般都可以熬膏或研末用作穴位贴敷来治疗相应疾病。被后世誉为“外治大师”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说明外治与内治,仅方法不同,而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原则是一致的。但与内服药物相比,贴敷用药多有以下特点:
(1)应有通经走窜、开窍活络之品。《理瀹骈文》:“膏中用药,必得通经走络、开窍透骨、拔毒外出之品,如姜、葱、白芥子、花椒……之类,要不可少,不独麝冰也。”现代常用的这类药物有冰片、麝香、丁香、花椒、白芥子、姜、葱、蒜、肉桂、细辛、白芷、皂角、穿山甲等。
(2)多选气味俱厚之品,甚或力猛有毒的药物,现代常用的这类药物有生天南星、生半夏、川乌、草乌、巴豆、斑蝥、附子、大戟等。
(3)补法可用血肉有情之品,现代常用的这类药物有羊肉、动物内脏、鳖甲等。
(4)选择适当溶剂调和贴敷药物或熬膏,以达药力专、吸收快、收效速的目的。如醋调贴敷药,起解毒、化瘀、敛疮等作用,虽用药猛,可缓其性;酒调贴敷药,则起行气、通络、消肿、止痛等作用,虽用缓药,可激其性;水调贴敷药,专取药物性能;油调贴敷药,可润肤生肌。常用溶剂有水、白酒或黄酒、醋、姜汁、蜂蜜、蛋清、凡士林等,还可针对病情应用药物的浸剂作溶剂。
2.穴位的选择 穴位贴敷疗法的穴位选择与针灸疗法是一致的,也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辨证选取贴敷的穴位,并力求少而精。此外,还应结合以下选穴特点:
(1)选择离病变器官、组织最近、最直接的穴位贴敷药物。
(2)选用阿是穴贴敷药物。
(3)选用经验穴贴敷药物,如吴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小儿流涎;威灵仙贴敷身柱穴治疗百日咳等。(www.chuimin.cn)
3.贴敷方法敷药 根据所选穴位,采取适当体位;定准穴位,用温水将局部洗净,或用75%乙醇棉球擦净,然后敷药。使用助渗剂者,在敷药前,先在穴位上涂以助渗剂或与药物调和后再用。可直接用胶布固定,或先将纱布或油纸覆盖后,再用胶布固定,以防药物移动或脱落。目前有贴敷穴位的专用敷料,使用非常方便。如需换药,可用消毒干棉球蘸温水或各种植物油,或液状石蜡轻轻揩去粘在皮肤上的药物,擦干后再敷药。贴敷的时间可视药物特性和患者反应而定。一般刺激性小的药物,每隔1~3天换药1次;不需溶剂调和的药物,可适当延长至5~7天换药1次;刺激性大的药物:根据患者反应和发疱程度确定贴敷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如需再次治疗,应待局部皮肤基本恢复正常后再敷药。对寒性病证,可在敷药后,在药上热敷或艾灸。
三、适应范围
穴位贴敷法适应范围相当广泛,不但可以治疗体表的病证,而且可以治疗内脏的病证;既可治疗某些慢性病,又可治疗一些急性病。治疗病证主要有:感冒、咳嗽、疟疾、哮喘、自汗、盗汗、胸痹、不寐、胃脘痛、泄泻、呕吐、便秘、食积、黄疸、胁痛、头痛、眩晕、口眼斜、消渴、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脱垂、乳痈、乳核,疮疡肿毒、喉痹、牙痛、口疮、关节肿痛、跌打损伤,小儿夜啼、厌食、遗尿、流涎等。此外,还可用于防病保健。
四、注意事项
1.凡用溶剂调敷药物时,需随调配随敷用,以防蒸发。
2.若用膏药贴敷,在温化膏药时,应掌握好温度,以免烫伤或贴不住。
3.对胶布过敏者,可改用肤疾宁膏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4.对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贴敷穴位不宜过多,贴敷面积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疱过大或发生药物中毒。
5.对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脏病、肝脏病等的患者,药量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久,贴敷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
6.对于孕妇、幼儿,应避免贴敷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
7.对于残留在皮肤的药膏等,不可用汽油或肥皂等有刺激性的物品擦洗。
有关针灸临证手册的文章
耳郭主要由弹性纤维软骨、软骨膜、韧带、退化了的耳肌及覆盖于外层的皮下组织和皮肤所构成。颞浅动脉在外耳门前方分出3支主要供应耳郭前面,耳后动脉从下耳根沿耳郭背面上行,主要供应耳郭背面。耳郭的静脉,起于耳郭浅层,前面汇成2或3支较大静脉,经颞浅静脉注入颈外静脉。耳背小静脉亦汇成3~5支,经耳后静脉汇入颈外静脉。耳郭的淋巴多成网状,主要流入耳周围的淋巴结。......
2023-12-04
图6-1直接刮痧疗法3.刮痧种类 刮痧疗法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刮痧疗法,另一种是间接刮痧疗法。图6-2间接刮痧疗法4.刮摩方式 刮痧疗法的刮摩方式有平刮、竖刮和角刮。这种由夹揪使皮肤出现血痕的刮痧方法,称揪痧疗法。......
2023-12-04
拔罐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使局部皮肤充血、淤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拔罐法,又称吸筒疗法,古称角法,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已有记载,历代中医文献中亦多论述。以上拔罐法,除闪火法外,罐内均有火,故均应注意勿灼伤皮肤。......
2023-12-04
由于人体生理功能状态和生活环境条件等因素各有不同,故在针刺治病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2.妇女怀孕3个月者,不宜针刺其小腹部的腧穴。7.针刺眼区和项部的风府、哑门等穴和脊椎部的腧穴,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更不宜大幅度的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的留针,以免伤及重要组织器官,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8.对于尿潴留等患者,在针刺小腹部腧穴时,也应掌握适当的针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免误伤膀胱等器官出现意外的事故。......
2023-12-04
耳穴是指分布在耳郭上的一些特定区域。图5-3耳穴的分布规律图5-4耳穴的分区与定位A.耳穴正面分区 B.标准耳穴定位 C.耳穴背面分区D.耳背标准耳穴定位5.肛门 在三脚窝前方的耳轮处,即耳轮5区。 胸痛、经前乳房胀痛、乳腺炎、产后泌乳不足。......
2023-12-04
图7-6艾柱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的方法。因此,施灸前必须征求受术者同意合作后方可使用本法。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受术者,术者可将中、示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可以通过术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受术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伤。图7-11回旋灸以上诸法对一般应灸的病证均可采用,但温和灸多用于灸治慢性病,雀啄灸、回旋灸多用于灸治急性病。......
2023-12-04
2.经外奇穴 凡有具体名称和固定位置但尚未归入十四经的经验有效穴,统称为“经外奇穴”,简称“奇穴”。奇特是指一些奇穴对某些病症有奇特的疗效,如百劳穴治疗瘰疬、四缝穴治疗小儿疳积。3.阿是穴 又称不定穴、天应穴、压痛点等。阿是穴多在病变附近,也可在远离病变处,多随疾病的发生而出现,随疾病痊愈而消失。说明穴位的命名是有一定的意义的。......
2023-12-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