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该问题的起因和治疗手段,医学界没有达成共识,但暴露疗法很有希望。暴露疗法是一种帮助人们克服恐惧的心理疗法,已被证明对治疗包括恐惧症和经常性焦虑障碍在内的心理疾病很有帮助。心理治疗并不局限于PZSD。这就可能使VR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那些深受饮食失调或“身体畸形”困扰的人,这些人经常错误地看待自己的身形,并以不健康的方式加以调整。......
2023-10-18
一、针灸法概述
针法和灸法是两种不同的医疗方法。针法是用针刺入人体;灸法是用热力熏灼皮肤,作用途径都是通过腧穴作用于经络脏腑,以调解人体营卫气血,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两种疗法的特点:针刺,属于机械性的刺激;灸法则属于温热性的刺激。因而有人主张刺法偏于泻,多用于实证、热证。灸法偏于补,多用于虚证、寒证。虽有上述区别,实际临床应用不能截然分开,因为针刺通过运用手法。亦有补有泻,所以二者既可单独应用,又可结合应用。据《灵枢·宫能篇》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说明两者在治疗作用上可以互相补充以及灸法的重要性。故临床将针法和灸法简称针灸疗法。我国应用针灸治病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近代对针灸工具及其应用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在经络腧穴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知识,形成多种新的针灸疗法,这样更加丰富了针灸法的内容。
二、针灸法的内容
1.针刺法 是采用适当的针具,刺入人体的腧穴,运用不同的手法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所用的针具有毫针、皮肤针、皮内针、三棱针等,而以毫针最为常用。
2.灸法 是采用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的艾炷或艾条,点燃后熏灼腧穴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长时期来,临床上与针法配合应用,故合称“针灸”。
3.拔罐法 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排出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施术部位,造成淤血现象的一种疗法。拔罐法在古代称为“角法”,系用牲畜的角制成,作外科排脓之用。随着医疗实践的不断发展,火罐的质料已大为改进,使用方法也有所发展,治疗范围也有所扩大。由于拔罐法操作简单,治疗效果较好,因此,历来受到广大群众的重视和应用,并可作为针灸疗法的重要辅助方法。
4.其他方法 如穴位注射法、埋线法、割治法、挑治法等。
三、针灸的治疗作用
1.调和阴阳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中阴阳两方面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保持人体中各组织、器官、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若人体的阴阳失去平衡,发生偏盛或偏衰,就会发生疾病,进而阴阳分离,人的生命也就停止了。既然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调理阴阳,使失调的阴阳向着协调方面转化,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是治疗的关键所在。
针灸的治疗作用首先在于调和阴阳,正如《灵枢·根结篇》说:“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这就是说针灸治病的关键在于调节阴阳的偏胜与偏衰,使机体阴阳调和,保持精气充沛,形气相合,神气内存。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基本上是通过经络、腧穴配伍和针刺手法来实现的。如胃火炽盛引起的牙痛,属阳热偏盛,治宜清泻胃火,取足阳明胃经穴内庭,针刺泻法,以清泻胃热。寒邪伤胃引起的胃痛,属阴邪偏盛,治宜温中散寒,取足阳明胃经穴足三里和胃之募穴中脘,针用泻法,并灸,以温散寒邪。肾阴不足,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属阴虚阳亢证。本着“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的原则,治宜滋阴潜阳,取足少阴经穴太溪,补之;取足厥阴肝经穴行间,泻之,以协调阴阳。此外,由于阴阳之间呈相互化生,相互影响的关系,故治阴应顾及阳,治阳应顾及阴,所以又有“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等方法。这些方法的核心仍是调和阴阳。现代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也已经充分证明,针灸对各个器官组织的功能活动均有明显的调整作用,特别是在病理状态下,这种调节作用更为明显。一般说对于亢进的、兴奋的,痉挛状态的组织器官有抑制作用,而对于虚弱的、抑制的、弛缓的组织器官有兴奋作用。这种调节是良性的、双向性的。这就是针灸能治疗多种疾病的基本原因之一。如果将组织器官的病理失调与阴阳理论联系起来,均可用阴阳解释,所以说针灸调节了病理性失调,也就是调节阴阳的失调。
2.扶正祛邪 疾病的发生,关系到人体正气和致病因素(邪气)两个方面。所谓正气,即是指人体的功能活动和其抗病能力。所谓邪气,是与正气相对而言,即泛指对人体有害的各种致病因素,如外感六淫、痰饮、瘀血和食积等。当人体的正气不足以抵御外邪,或病邪侵袭人体的力量超过了人体的正气时,即可发生疾病。
疾病的过程,就是邪正相争的过程,治疗疾病就是要扶助正气,祛除邪气,改变正邪双方的力量对比,使之有利于向痊愈方面转化。
针灸具有扶正祛邪作用,具体表现为补虚泻实。针灸的补虚泻实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刺灸法,如艾灸多用于补虚,刺血多用于泻实;二是针刺手法,古今医家已总结出多种补泻手法;三是腧穴配伍,长期大量临床经验,不少腧穴其补泻作用各异,如膏肓、气海、关元、足三里、命门等穴,有补的作用,多在扶正时应用;而十宣、中极、水沟,有泻的作用,多在祛邪时应用。现代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证明针灸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抵抗各种致病因素的侵袭,而这种作用与中医的“扶正祛邪”相似。
3.疏通经络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气血乃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血赖经络之通路运行输布全身,使人体各部获得濡养,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经络通畅,气血运行输布正常,人体就健康,即是“通则不痛”。如果经络阻滞不畅,气血不能正常运行输布,就会发生疾病。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例如:风寒、湿浊之邪入侵,导致经络痹阻,气血失和,患肩痹或心痹以及其他部位经络痹阻,即“不通则病”。但可以运用针灸蠲痹通络、恢复“通则不痛”,达到治愈疾病之目的。《灵抠·九针十二原》载:“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针灸具有通经脉,调血气的作用。
四、针灸治疗的适用范围
针灸防治疾病的适应范围,是针灸临床须首先明确的。针灸具有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的作用。现代针灸研究证明,针灸可以调节生理功能,调节免疫功能和镇痛抗炎,以此分析针灸可治的疾病是比较广泛的。从文献记载和临床实际综合分析,可以归纳为三类,即:主治病证,协治病证,研究病证。
1.主治病证 这是指单独运用针灸,或以针灸为主,适当辅以其他疗法(推拿、药物等)可以治愈或显效的病证。这类病证是比较多的,急症、内、妇、儿、外伤、五官等科的常见病证,极大部分均可以用针灸作为主治方法。一般地说,功能性疾病疗效好,器质性疾病疗效较差或无效。
2.协治病证 这是指以其他疗法为它主(如药物、手术等),但配合针灸可起协治作用、提高疗效。例如某些病证,其原发病不能用针灸主治,但用针灸解除或减轻其疼痛,还是有作用的。
3.研究病证 这是指对目前用中西医各种疗法均无疗效,或疗效很不理想的一些病证,可采用针灸方法进行防治研究。
五、针灸的治疗原则
针灸治疗原则是运用针灸治疗疾病所遵循的基本准则,对确立适当的针灸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把握针灸的治疗原则,可以在治疗过程中更为灵活运用各种治疗方法而不失其宗旨。根据中医治疗基本原则,结合针灸治疗疾病的具体实践,可将针灸治疗原则归纳为补虚泻实、清热温寒、标本缓急、三因治宜等。
(一)补虚泻实
补虚指扶助正气,泻实指祛除邪气。《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指出正气不足为“虚”,邪气盛为“实”。《灵枢·经脉》说:“盛则泻之,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提出了虚则补,实则泻的正治法则,这是针灸补泻的基本原则。
1.补虚 “虚则补之”是指虚证采用补法治疗。针刺补法主要通过针刺手法的补法结合腧穴特性和配伍来实现的。如某脏虚,可在其背俞穴、原穴施行针刺补法达到补益本脏的目的;此外,正气不足时可选用具有强壮作用的腧穴,如关元、足三里、气海等。此外,还可根据五腧穴对应五行的特点,结合五行之间生克制化的关系,采用“虚则补其母”的方法,如某脏腑的虚证可选用本经母穴、表里经母穴或母经母穴进行补益。另外,虚证中的陷下证候多由于气虚尤其是阳气不足引起,用灸法可温补阳气,从而升提举陷,如脱肛灸百会等。
2.泻实 “实则泻之”,指实证采用泻法治疗。针刺泻法主要通过针刺手法的泻法结合腧穴特性和配伍应用来实现。如胃实热证,可在胃经荥穴内庭运用针刺泻法起到祛邪的作用。还可根据五腧穴对应五行的特点,结合五行之间生克制化的关系,“实则泻其子”,如某脏腑实证可选用本经子穴、表里经子穴或子经子穴以泻实。对于络脉淤阻之类的血瘀症,可以选取膈俞、曲泽、委中等穴,采用三棱针点刺出血的方法,或加拔火罐,直接去除瘀血,达到活血化瘀的目的。
临床中关于补和泻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如配穴内容有全补,全泻或补多泻少,补少泻多;对施术部位的选择有上补下泻,上泻下补,左补右泻,左泻右补;在施术过程中有纯补纯泻,也有先补后泻和先泻后补。另外,还可结合气血营卫运行与天时相应,天气时运盛则泻,反之则补。由于疾病的临床证候复杂多变,有时为虚实错杂,故补泻兼施为临床所常用。除补虚与泻实并重外,还应根据虚实程度及轻重缓急决定补泻的多少先后。
(二)清热温寒
“清热”指热性病证治疗用“清”法;“温寒”指寒性病证治疗用“温”法。《灵枢·经脉》说:“热则疾之,寒则留之。”这是针对热证和寒证制定的“清热”和“温寒”的治疗原则。(www.chuimin.cn)
1.清热 清热是用针灸疏风散寒、清热解毒、开窍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热证,是与治热以寒的意义一致的。清、寒、疾等均属清法范畴。临床常用有以下几种:
(1)疏风散热:取大椎或风府、风池、身柱、肺俞,用三棱针刺出血,合谷、列缺针用泻法,主治风热感冒、咳嗽、脉浮数有力的表热证。
(2)清热开窍:取百会、人中、承浆、十宣,点刺法出血,用泻法,以治疗中风窍闭、中暑昏迷、小儿惊厥、热极神昏、痰迷心窍、精神失常等热盛窍闭之证。
(3)清热解毒:取大椎、颊车、翳风、合谷,针用泻法,取少商、商阳点刺出血,以治疗痄腮、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温毒热证。
(4)清泄里热:根据在何脏腑,取本经之井穴或荥穴,用毫针点刺出血,以治疗五脏六腑之热证。
此外,“热则疾之”指热性病证的治疗原则是浅刺疾出或点刺出血,快速进针,快速出针,不留针。如邪热在表,或热闭清窍导致昏厥等,应浅刺而疾出,可用三棱针在大椎或十二井穴点刺出血,则有清泄热毒,醒神开窍的功效。
2.温寒 温寒是指用针灸温养阳气,温经通络,回阳固脱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寒证,是与治寒以热的意义一致的。热、温、留、灸、火、熨,皆属温法范畴,临床常用有以下几种:
(1)温经通络:根据寒邪所在部位,循经取穴,针用补法,留针。或用温针,针后加灸,使其产生热感,主治瘫痪、痿软,风湿痹痛等证。
(2)温中散寒:取上脘、中脘、下脘、梁门、建里,足三里,针用补法,留针,或针后加灸,使其产生热感,以治疗胃脘隐痛得温则减、消化不良、脉沉迟之胃寒证。
(3)回阳固脱:取关元、神阙用灸法,时间宜长,用以治疗目合口张、手撒遗尿、四肢厥冷、脉象微弱的元阳欲脱之证。
其中,“寒则留之”指寒性病证的治疗原则是深刺而久留针。如寒邪内生之疾,针刺应深且多留针,并可加用艾灸以温散寒邪。此外,治疗热证还可用“透天凉”法;治疗寒证可用“烧山火”法。
(三)标本缓急
标与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在疾病的发展变化中各种矛盾的主次关系。标本含义颇广,可以说明疾病过程中各矛盾的本末、主次、先后关系。从病变部位来说,内为本,外为标;从邪正双方来说,正气为本,邪气为标;从病因与症状来说,病因为本,症状为标,从疾病来说原发病为本,继发病为标。《素问·标本病传论篇》曰:“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在针灸治疗中,要根据临床实践情况,处理好治标与治本的关系,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治病必求其本”,这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治疗疾病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治病求本,就是针对疾病的根本原因进行治疗。临床症状只是疾病反映于外的现象,治疗要过辨证,确立证型,最终找到疾病的本质给以相应的治疗。
1.治病求本 这是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运用这一治则的关键在于抓住疾病的根本原因,例如外感风寒引起发热,风寒是病之本,发热是病之标。此时用祛风散寒的治法以解其表则热可自退,内伤病阴虚发热,阴虚是其本,发热是病之标,此时用补阴的治法,则虚热亦可自退。其他也有根据症状出现的先后而分标本的。例如梅尼埃病所表现的眩晕引起呕吐,眩晕是本,呕吐是标,应先治眩晕,可刺风池、印堂或神庭等穴,眩晕控制则呕吐也往往随之而止。反之神经性呕吐,病先呕吐,难进饮食引起眩晕。就应先治呕吐,可刺内关、中脘、足三里等穴,待吐止则眩晕也可随之而愈。
2.急则治标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标病甚急,如不及时处理就可危及生命或影响疾病的治疗,此时治本不能救其急,应根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例如中风闭证,论其病因多数由于年老肾阴亏耗、肝阳上扰巅顶而发病,但此时病势危急,应当用醒脑开窍法,刺十宣、水沟、百会等穴,先治其标,待神志清醒,再调补肝肾、疏通经络以治其本。又例如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痰涎上涌气道,呼吸困难,此时也应先治其标。用豁痰平喘法刺列缺、丰隆、天突、膻中等穴,待哮喘平息后,再调补肺肾或脾胃,以治其本。
3.缓则治本 如果标病并不急迫的情况下,则应遵循“治病求本”的基本原则,以治病本为先。如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病因风寒为本,症状咳嗽为标,可针刺大椎、风池、列缺以疏风散寒治其本,则风寒去则咳嗽自愈。再如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多数是肝肾阴亏所引起,肾水亏不能涵养肝木,就容易肝阳上亢或肝火上炎,一般应当用缓则治其本的治则补益肝肾以潜其阳,可针刺补复溜、三阴交、关元、肾俞、太冲等穴。
4.标本同治 病有标本缓急,所以治有先后,但当标病与本病处于俱缓或俱急的状态时,则可采用标本同治法。《素问·标本病传论篇》曰:“间者并行”,指在标病与本病并重的情况下,宜标本同治。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标本并重的局面,就应当标本同治。例如原发性高血压,如属于肾阴虚、肝阳亢,症见眩晕、头痛且重并有漂浮感、耳鸣健忘、心悸失眠、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细而数,可针太溪、照海、肾俞等穴补肾以治其本,同时针太冲、行间、风池等穴泻肝以治其标。另外,外感病中病邪由表传里出现表里同病,例如感受寒邪引起发热、腹泻,此时在针泻合谷、曲池,清热以解其表的同时针泻天枢、上巨虚以清其里。这种表里同治,也属于标本同治的范畴。
(四)三因制宜
中医学整体观念认为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季节、地理环境等的变化与不同会直接影响到人,所以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同时,人的个体差异也需要在治疗方法上因人而异。三因制宜是指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即根据季节(包括时辰)、地理和治疗对象的不同情况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三因制宜主要是说在针灸治疗中不能孤立地看待疾病,要看到人的整体及个体差异;人与自然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将其作为一个统一整体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较好治疗效果。
1.因时制宜 主要指在针灸治疗过程中,需根据患者所处的季节与时辰运用相应的治疗方案,因为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有一定的影响。春夏之季,阳气升发,人体气血趋向体表,病邪伤人多在浅表;秋冬之季,阴气渐盛,人体气血潜藏于内,病邪伤人多在深部。在治疗上宜春夏浅刺,秋冬深刺。同时,历代医家根据人体气血流注盛衰与一日不同时辰相应变化规律,创立子午流注针法、灵龟八法、飞腾八法等择时取穴治疗疾病的时间针法。另一方面,因时制宜还包括要根据病情选择有效的治疗时机。如疟疾多在发作前2~3小时针刺,痛经一般在月经来潮前开始针刺才能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等等。
2.因地制宜 指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特点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法。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特点也不尽相同,这样其治疗方法也有差异。《素问·异法方宜论篇》指出:“北方者……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南方者……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即地高气寒之地,用灸法较多;温暖潮湿之所,多用毫针。
3.因人制宜 指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等的不同特点进行针灸选穴的原则。人的体质有强有弱,有的偏寒,有的偏热,对针刺的耐受各不相同,需要针刺时加以区别;男女性别不同,各有其生理特点,尤其是对于妇女患者经期、怀孕、产后等情况,治疗时需加以考虑;从年龄上,老年人气血衰少,生理功能减退,不宜强刺激,壮年气血旺盛,皮肤坚固,可深刺久留针,小儿气血未充,脏腑娇嫩,宜浅刺不留针。《灵枢·逆顺肥瘦篇》曰:“年质壮大,血气充盈,肤革坚固,因加以邪,刺此者,深而留之……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刺此者,以毫针,浅刺而疾发针,日再可也。”患者的个体差异更是决定针灸治疗方法的重要因素,如体质虚弱、皮肤薄嫩,对针刺敏感者,针刺手法宜轻;体质强壮、皮肤粗厚、针感较迟钝者,针刺手法较重。
(五)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针灸治病是通过腧穴的主治、针灸的补泻操作来激发机体调节作用而取得效果的。但在运用各种治法前还须掌握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的原则。《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有“谨守病机,各司其属”之说。这就是“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治则的理论依据。所谓同病异治即同一疾病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异病同治即不同的疾病用同一方法治疗,这种治则是以中医学的病机异同为依据的。
1.同病异治 某些疾病,其受病部位和症状虽然相同,但病机却不同,所以在治则和治法上亦因之而异。同是胃病有病邪阻滞、肝气犯胃、脾胃虚寒和瘀血凝滞等不同病因病机,因此在治法上就有散寒止痛、消食导滞、疏肝理气、温补脾胃、祛瘀通络之异。例如:寒邪者,针用泻法留针,加大壮隔姜灸以逐寒邪,食滞者,针用泻法以导积滞;肝气郁滞者,平针法以疏肝理气,脾胃阳气不振者、针用补法、留针、用小壮温灸;胃痛日久入络、血瘀气滞者,针用泻法,以理气机、活血化瘀。
2.异病同治 有些疾病,其受病部位和症状虽然不同,但主要病机相同,就可采用同一方法治疗,属肝胆气火上逆引起的头痛和肝胆气机阻滞的胁痛,尽管发病部位不同,但都属肝胆气机失调所致,都可以取手足厥阴经和手足少阳经的穴位和有关的募、俞穴,针用泻法以调其气机。其他如内脏下垂可发生于胃、肾、子宫、直肠等脏器,其部位和症状固然不同,但其病机均属气虚下陷,因而在治疗时均可用补气升陷的治法。由此可见,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与运用治法是密切相关的。
有关针灸临证手册的文章
有关该问题的起因和治疗手段,医学界没有达成共识,但暴露疗法很有希望。暴露疗法是一种帮助人们克服恐惧的心理疗法,已被证明对治疗包括恐惧症和经常性焦虑障碍在内的心理疾病很有帮助。心理治疗并不局限于PZSD。这就可能使VR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用于治疗那些深受饮食失调或“身体畸形”困扰的人,这些人经常错误地看待自己的身形,并以不健康的方式加以调整。......
2023-10-18
本章引入新的生物力学概念,试图从发病机制对颈部疾病的病理演变过程做一推测,并将一些在临床中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介绍给读者。第3颈神经的分支与第1、2颈神经的分支构成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其感觉范围向前延伸到前额眶上部,所以该神经在颅底受累时可以引起牵涉性疼痛,类似鼻窦疾病的表现。在颈椎中部正常的椎管呈椭圆形,其前后径平均为14.7mm,成人颈部脊髓的最大前后径为10mm。......
2024-01-08
昏迷昏迷是高级神经系统活动受到严重抑制的表现,病人意识丧失。急进性高血压、急性肾炎和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等可因血压急剧升高,发生高血压脑病而致昏迷。瞳孔扩大,提示酒精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等;瞳孔两则不对称,提示脑外伤、脑出血等。有抽搐者,要酌情选用止痉剂,但止痉药物有时可加重昏迷,应用时必须权衡利弊。......
2024-05-01
惊厥惊厥或称“抽风”,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突然暂时性脑功能紊乱。惊厥可见于脑部疾病的急性期,亦可为其后遗症。如上述一系列过去病史中有阳性发现而现病史及体验中无阳性发现,则可设想此惊厥患者为症状性癫痫,可暂按症状性癫痫处理。如惊厥患者为症状性癫痫或原发性癫痫者,应以抗癫痫药物治疗。全身性疾病引起的惊厥,应在控制抽风的同时治疗其病因。......
2024-05-01
引起学习障碍的原因有很多种,既有儿童自身内部的因素也有外部的学校、家庭、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因素。据此,他为儿童提供不含人工合成色素和调味料的饮食疗法来治疗儿童的学习障碍。另外,家庭的不和睦、家长对子女的过分溺爱、婴幼儿长期患病等因素都会造成儿童的学习障碍。另外,儿童出现学习障碍往往不是单一因素导致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2023-07-02
皮下出血皮下出血主要是血管因素或血小板因素异常所致。皮下出血的面积可大可小,细如针尖的称为瘀点,较大者称为紫瘢,片状直径大于5毫米的称为阏斑,俗称乌青块。老年人皮下组织疏松,血管壁脆性增加,也容易发生皮下出血,称为老年性紫瘢。......
2024-05-01
野外随意喝水、吃东西,会使饮食结构发生改变,导致肠道菌群紊乱而引起消化道功能失调,我们称之为水土不服。去当地医院检查,医生诊断为“水土不服”。开动脑筋水土不服是可以克服的,一般不需特殊治疗。一旦出现了水土不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中医认为,水土不服的发生与脾胃虚弱有密切关系,蜂蜜不仅可以健脾胃,还有镇静、安神作用。一旦因水土不服而腹泻时,应及时看医生,服用止泻药,并注意调整个人饮食。......
2023-11-17
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由于长期伏案工作,肩部的肌肉韧带长期处在紧张状态;加之肩关节活动频繁,周围软组织经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摩擦挤压,因而易发生慢性劳损。同时,可松解肩关节周围肌肉、韧带及关节囊的粘连,恢复肩关节的运动功能。锻炼后需要进行降温处理,以减少由于组织损伤和出血造成的肩关节活动度受限的进一步加重。......
2023-11-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