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儿科首诊手册:锌缺乏症的诊断标准及影响

儿科首诊手册:锌缺乏症的诊断标准及影响

【摘要】:表3-4锌缺乏症的鉴别(续表)三、规范诊断1.诊断标准具备下列5项中3项即可确诊。服锌过量尚可抑制硒的吸收,而引起维生素E缺乏类似症状。发展中国家中,锌缺乏症是导致疾病负担加重和高病死率的十大因素之一。

一、疾病概述

锌缺乏症是由于体内血清锌浓度降低所引起的一种临床疾病状态,主要表现为食欲降低、异食癖,经久不愈的皮炎,免疫功能降低,易于感染、反复发作口腔溃疡,生长发育减慢,青春期缺锌可致性成熟障碍。

二、病历书写要点

(一)临床特点

1.症状 往往不具有特异性

厌食:缺锌时味蕾功能减退,味觉敏锐度降低,食欲缺乏,含锌消化酶活力降低,消化能力减弱。

生长发育落后:缺锌妨碍核酸及蛋白质合成,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缺锌小儿身高、体重常低于正常同龄儿,严重者可影响认知能力发展。

异食癖:喜食泥土、墙壁、纸张或其他异物。

易感染:免疫功能降低,易患各种感染。

皮肤黏膜表现:皮肤干燥,反复发作性口腔溃疡。

青春期性发育延迟:男性睾丸与阴茎过小,睾酮含量低,性功能低下。女性乳房发育及月经来潮晚,男、女阴毛出现晚。

2.体征 表现为生长发育落后及性发育延迟。

3.症状加重及缓解因素

加重因素:营养不良、长期偏食、慢性消耗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均可影响锌的摄入和吸收。

缓解因素:平衡膳食可提供充足的锌。

4.并发症

(1)夜盲症:锌缺乏会影响维生素A的运转而导致夜盲症。

(2)感染性疾病:因免疫功能低下而引起腹泻、肺炎等。

(二)拟诊讨论策略

本病需与下列疾病鉴别(表3-4)。

表3-4 锌缺乏症的鉴别

(续 表)

三、规范诊断

1.诊断标准 具备下列5项中3项即可确诊。(www.chuimin.cn)

(1)膳食调查显示每日锌摄入量少于推荐供给量的60%。

(2)有食欲缺乏、生长发育迟缓、皮炎、反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异食癖等典型锌缺乏临床表现中的2个或2个以上。

(3)空腹血清锌浓度<11.47μmol/L(原子吸收法)。

(4)餐后血清锌浓度反应试验(PZCR)>15%。即:先测空腹血清锌浓度A0作为基础水平,然后给予标准饮食,2h后复查血清锌浓度A2,并计算PZCR=(A0-A2)/A0×100%。

(5)单独用锌剂治疗1个月后有显效。

具备下列5项中2项者为可疑。

(1)空腹血清锌浓度介于11.47~13.74μmol/L(原子吸收法)。

(2)另4项与上述(1)、(2)、(4)、(5)项相同。

2.疗效判定 低锌所致厌食、异食癖一般服锌剂2~4周好转,生长落后1~3个月见效。非缺锌所致者锌剂治疗无效。

四、医嘱处理

(一)接诊检查

血清锌检测:浓度<11.47μmol/L(原子吸收法),餐后血清锌浓度反应试验>15%。

(二)规范处理

1.病因治疗 祛除引起缺锌的病因。

2.补锌治疗 可在下述方法中任选一种,疗程以2~3个月为宜。

(1)按体重:每日0.5~1.5mg/kg元素锌口服(相当于每日2.5~7.5mg/kg的硫酸锌,或3.5~10.5mg/kg的葡萄糖酸锌)。

(2)按年龄:每日给予2倍于供给量的锌口服(每日元素锌供给量标准为0~6个月3mg,7~12个月5mg,1~10岁10mg,10岁以上15mg,孕妇及乳母为20mg)。

补锌的同时,可加服维生素D,每日400U,有助于锌的吸收。

3.饮食治疗 提倡平衡膳食,并积极补充各种富含锌的动物性食物如牡蛎、肝、瘦肉、蛋黄、鱼类和坚果类食品如核桃、板栗、花生、豆类、玉米等。组氨酸或谷氨酸有助于锌的吸收,植酸或纤维过多可影响锌的吸收。

(三)注意事项

补锌过量可引起锌中毒,其症状与铅中毒相似。服锌过量尚可抑制硒的吸收,而引起维生素E缺乏类似症状。

五、诊治进展

锌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广泛地参与核酸、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代谢,对细胞分化、复制等产生影响,锌指蛋白证明锌直接参与基因表达调控,影响生长发育,锌可维持细胞膜稳定、调节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

发展中国家中,锌缺乏症是导致疾病负担加重和高病死率的十大因素之一。在2002年的世界卫生报告中提出补锌可帮助降低63%的全球儿童病死率。补锌可改善正在治疗的腹泻儿童的预后,与对照组相比,急性腹泻儿童补锌后的1天内继续腹泻的可能性降低15%,而持续性腹泻儿童继续腹泻的可能性降低24%。

(杨斌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