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康复医学:评定与治疗

康复医学:评定与治疗

【摘要】:(二)内容康复医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康复基础学、康复功能评定、康复治疗学、康复临床学和康复护理学等。这是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主要工作之一,也是康复医学科与临床学科最重要的结合点。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生命力就在于积极渗透到疾病早期的治疗,使其成为医院工作的基本组成。因此保健医学是介于临床、预防和康复医学之间的学科。

(一)定义

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主要利用医学的措施,治疗因外伤或疾病而遗留的功能障碍,并导致生活、工作能力暂时或永久性地减弱或丧失,以致独立生活有困难的残疾者,使其功能复原到可能达到的最大限度,为他们重返社会创造条件的医学学科。本学科的名称除了使用康复医学之外,欧美等国家也使用“物理医学与康复”(physical medicine &rehabilitation),在我国台湾习惯使用“复健医学”,我国香港习惯使用“复康医学”。

(二)内容

康复医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康复基础学、康复功能评定、康复治疗学、康复临床学和康复护理学等。

1.康复医学基础学 包括运动生理、运动生化、生物力学、神经生理学、环境改造学等。

2.康复功能评定 包括器官和系统功能评定(如心肺功能评定、肌力评定、步态分析、言语功能评定等),个体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评定,以及患者进行工作和社会活动能力的评定。

3.康复治疗学 包括物理疗法(physical therapy)、作业疗法(occupational therapy)、言语训练(speech training)、心理治疗(psycho therapy)、康复工程(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中医康复治疗(therap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等。

4.康复临床学 指综合采用各种康复治疗手段,对各类伤、残、病患者的病理和病理生理异常以及相应的功能障碍,进行针对性的康复医疗实践,包括神经瘫痪康复、骨关节疾病康复、脏器病康复、慢性疼痛康复等。

5.康复护理学 在总的康复医疗计划下,为达到全面康复的目标,与其他康复专业人员共同协作,对残疾者、老年病、慢性病而伴有的功能障碍进行适合康复医学要求的康复护理和各种专门的功能训练,以预防残疾的发生与发展,减轻残疾的影响,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并使之重返社会。

(三)服务对象

康复医学的服务对象为各种功能障碍的患者,包括残疾人、各种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和急性病恢复期(有可能发生长期功能障碍)的患者。这些功能障碍不仅与生理功能相关,而且还与社会、心理、职业等诸多因素有关。

1.残疾者 据WHO统计,全世界目前约有占总人口10%的各种残疾者,约计6亿人,而且每年以新增加1 500万人的速度递增。

2.老年人 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退变(包括内脏、肌肉、骨关节)和障碍,这些功能障碍需要通过康复治疗和护理得到改善。

3.慢性病患者 包括各系统脏器的慢性疾病、“亚健康状态”、活动能力受限、心理和精神创伤等。现代社会的各种文明病也可接受康复治疗。(www.chuimin.cn)

4.急性期及恢复早期的患者 许多疾病进行早期康复介入有利于预防残疾,减轻残疾程度。这是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主要工作之一,也是康复医学科与临床学科最重要的结合点。

(四)工作方式

康复医疗涉及多个学科和多种专业,所以常采用团队合作(team work)模式。康复医师(physiatrist)通常为团队领导。成员包括物理治疗师(PT)、作业治疗师(OT)、言语矫治师(ST)、心理治疗师(PSY)、假肢与矫形器师(PO)、文体治疗师(RT)、社会工作者(SW)等,必要时也包括相关学科的专家。团队模式可以有多种方式,包括团队会议、联合查房等,由相关人员共同回顾患者的功能障碍和恢复情况,讨论治疗方案实施情况和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包括近期、中期、远期)。

(五)康复医学与临床学科的关系

1.康复医学与预防医学的关系 通过积极的措施,例如健身锻炼和合理的生活习惯,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从而减少功能障碍的可能性,这是康复医学的一级预防;许多疾病在发病后,需要积极的康复介入,以预防永久性残疾的发生或继发性功能障碍,这是康复医学的二级预防;已经发生残疾后,通过积极的康复治疗,防止残疾转化为残障,这是康复医学的三级预防。

2.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康复治疗过程经常需要同时进行临床治疗,而且临床治疗过程也需要康复治疗积极地介入,例如心肌梗死、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等患者均需要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以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功能恢复的程度。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生命力就在于积极渗透到疾病早期的治疗,使其成为医院工作的基本组成。临床医学与康复医学在疾病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总是相互交织。

3.康复医学与保健医学的关系 保健医学强调通过主动锻炼,提高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这与康复医学倡导患者积极进行功能训练、提高生命质量的原则相一致。当然保健对象同时也需要临床、预防和康复医学的综合服务。因此保健医学是介于临床、预防和康复医学之间的学科。

(六)现代康复医学的发展

1.国际方面 现代康复医学始于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以部队伤员为对象,主要手段为功能和职业训练,1917年美国陆军成立了身体功能重建部和康复部,这成为最早的康复机构。20世纪20~30年代由于小儿麻痹症的流行而扩展到年轻的病残者,也促使了电诊断和电疗技术的发展,如1922年美国成立了理疗学会,1931年,英国皇家医学会成立了物理医学分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现代康复医学奠基人Howard A.Rusk等的实践和倡导下,现代康复治疗方法也逐渐发展起来,康复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得到了医学界的承认。一些学术团体如康复国际(Rehabilitation international,RI)、残疾人国际(DPI)以及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hysical &Rehabilitation Medicine,ISPRM)也对康复事业的发展起了指导、推动作用。

2.国内方面 1949年建国后先后成立了一些荣军疗养院、荣军康复院,开办了盲、聋哑学校,残疾人工厂及福利院。综合医院成立了物理治疗科、针灸按摩科,许多医学院校开设了理疗学或物理医学课程。20世纪50~60年代物理医学的发展,为后来的康复医学打下了基础。在80年代初期现代康复医学引进我国,一直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并取得迅速发展。

在组织机构方面,本专业的学术组织主要有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等,与此相适应,各地也分别成立了相应的学术团体,积极开展学术活动。现在国内有近10种专业期刊,如《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中国康复》《中国临床康复》《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中国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等。

在康复医学教育方面,自从1984年卫生部要求高等医学院校增设康复医学课程以来,康复医学的教育就一直受到重视,包括采取不同的形式,通过不同的途径开展在职培训和学历教育。影响比较大的在职培训有1983年卫生部与WHO合作在河北省人民医院举办的康复医学培训班;1985年卫生部委托中山医科大学(现改为中山大学医学院)举办的康复医学师资班;1989年起卫生部与WHO西太区和香港复康会合作在武汉同济医科大学(现改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举办的康复医师培训班;1991年起安徽医科大学举办的康复治疗师培训班;1992年起南京医科大学举办的全国康复医学培训班,以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举办的康复治疗技术培训班等。现在约有100多家医学院校、中医药大学、体育师范类院校举办了本科或大专层次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