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速查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速查

【摘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多继发于严重创伤、休克、感染、大手术后所致急性弥散性肺损伤,导致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其特点为进行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肺顺应性下降,胸片表现为两肺弥散性浸润阴影。第3期:呼吸窘迫,并出现吸气时肋间、锁骨上下窝及胸骨窝下陷。第4期:终末期,呼吸极度窘迫,可以出现昏迷,甚至死亡。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病死率至今仍高达50%~70%。多继发于严重创伤、休克、感染、大手术后所致急性弥散性肺损伤,导致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其特点为进行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肺顺应性下降,胸片表现为两肺弥散性浸润阴影。

【诊断依据】

1.病史 有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各种休克、严重感染、输血输液过量、DIC、吸入刺激性气体等病史。

2.临床表现

第1期:仅表现为呼吸急促,呼吸频率增快,一般>20次/min,无发绀,无肺部湿啰音,仅有呼吸音增粗。X线肺实质无渗出性阴影等改变。这一期常被临床忽视。

第2期:呼吸困难进一步加重,通常吸氧不能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和缺氧状态。伴有发绀,肺部湿啰音可有可无,或仅有细湿啰音。X线肺实质可有少量渗出性阴影等改变。

第3期:呼吸窘迫,并出现吸气时肋间、锁骨上下窝及胸骨窝下陷。明显发绀,双肺部湿啰音明显增多,X线肺实质出现斑片状渗出性阴影。

第4期:终末期,呼吸极度窘迫,可以出现昏迷,甚至死亡。双肺部满布湿啰音,并有管状呼吸音。X线肺实质出现大片状渗出性阴影,甚至出现“白肺”。

3.辅助检查

(1)动脉血气分析异常,PaO2<60mmHg(8kPa),或氧合指数(PaO2/FiO2)<200mmHg(40kPa)。

(2)毛细血管楔压(PCWP)≤2.4kPa。(www.chuimin.cn)

(3)胸部X线检查早期无异常,晚期两肺阴影密度普遍增高,形成“白肺”。

【鉴别诊断提示】 与慢性肺疾患和急性左心衰竭鉴别。

【治疗原则】

1.治疗原发病 如迅速纠正休克状态;进行补液治疗时要防止肺水肿;严重感染患者,迅速控制感染;停止输注大量库存血等。

2.纠正低氧血症 机械通气是纠正缺氧的主要措施,应早期使用。清醒患者采取俯卧位通气利于氧合改善。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可显著改善PaO2,并减轻高剪切力造成肺损伤,防治肺不张;PEEP应从0.29~0.49kPa(3~5cmH2O)开始,每20~30min测量1次PaO2,若达不到氧合指标和降低氧浓度时,则再次调高,通常用8~12mmHg的PEEP。采取低通气量VT 5~8ml/kg,吸气平台压控制在<30~35cmH2O,早期短时间内(6~8h)可给高浓度氧气,但患者急性缺氧纠正后,应尽量降低氧浓度。

3.对症治疗

(1)改善微循环:酚妥拉明20mg加入10%葡萄糖液250ml静滴,但应注意血压;500ml右旋糖酐-40静滴。早期山莨菪碱注射液10mg加入10%葡萄糖液250ml静滴;肝素30mg皮下注射,2~3次/d。

(2)注意液体平衡:每日液体出入量应保持负平衡。可适当应用呋塞米20mg或依他尼酸钠25mg加入10%葡萄糖液20ml静脉注射;静滴人血清蛋白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缓解肺水肿,多主张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后再用。

(3)早期、大量应用激素:地塞米松20~30mg加入葡萄糖溶液250~500ml静滴,1~2次/d,或氢化可的松的300~400mg加入葡萄糖溶液250~500ml静滴,1~2次/d,或甲泼尼龙80mg,静滴,2~3次/d,48~ 72h停药。但这一观点目前尚有争议。

(4)积极防治各器官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