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门急诊速查:发热症状及处理方法

门急诊速查:发热症状及处理方法

【摘要】:发热是一种病理性体温增高,是对致病因子的全身性反应。口腔温度高于37.5℃,腋温高于37.3℃,肛温高于37.6℃,或一日之间体温相差在1℃以上,称为发热。发热过程超过2周为长期发热,短于2周为急性发热。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2.分类有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如感染性发热应选择使用有效抗生素。41℃以上超高热属重症,仅热度即可损伤某些组织器官,特别是脑组织,应行紧急降温处理。

发热是一种病理性体温增高,是对致病因子的全身性反应。口腔温度高于37.5℃,腋温高于37.3℃,肛温高于37.6℃,或一日之间体温相差在1℃以上,称为发热。发热过程超过2周为长期发热,短于2周为急性发热。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

【诊断依据】

1.起病方式 有骤升骤降型的急性发热和缓升缓降型的慢性发热。

2.分类 有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

3.热度 低热:38℃以下;中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

4.热型 分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马鞍热、反复发热、双峰热等。

5.伴随症状及体征 应注意有无寒战、昏迷、黄疸、皮疹、淋巴结肿大、心脏增大等。

6.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血常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细菌培养。

(2)尿、粪便常规:出现白细胞、脓细胞多见泌尿系统感染。大便有黏液脓血见于细菌性痢疾等。(www.chuimin.cn)

(3)胸部X线检查:排除呼吸系统或心血管系统疾病。

(4)特殊检查:腰穿取脑脊液检查、超声波检查、CT、磁共振检查以排除或诊断肿瘤、脓肿、结石等疾病。

【治疗原则】

1.先行病因治疗 在疾病未得到确诊和有效治疗前,不宜强行解热,尤其不能使用类固醇激素。最根本、最关键的治疗是针对病因治疗。如感染性发热应选择使用有效抗生素

2.紧急降温指征 体温40℃以上有明显头痛、意识障碍和惊厥,恶性肿瘤患者,心肌梗死或心肌劳损者,应采取紧急降温处理。41℃以上超高热属重症,仅热度即可损伤某些组织器官,特别是脑组织,应行紧急降温处理。

3.降温方法

(1)物理降温:乙醇擦浴;冰敷;冰水灌肠;冰毯降温等。

(2)药物降温:口服复方阿司匹林,肌内注射复方氨基比林、柴胡,或选用地塞米松加入葡萄糖溶液静滴,小儿用对乙酰氨基酚(泰诺);伴惊厥、谵妄者用冬眠疗法,即氯丙嗪50mg,异丙嗪50mg,哌替啶100mg,5%葡萄糖溶液250ml,静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