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天麻:中药的定风神药

天麻:中药的定风神药

【摘要】:天麻,也称“定风草”,天麻苗外形似箭,古称为“赤箭”,天麻色泽黄白,质硬不易折,断面有光泽,呈半透明状,因此也有人称之为“明天麻”。天麻为豆科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天麻的干燥地下块茎。目前临床使用的天麻多以栽培较多。盖天麻之质厚重坚实,明净光泽,富含维生素A及黏液质香荚兰醇、天麻素等物质,确有息风定惊之功,医者认为天麻似定风神药。

天麻,也称“定风草”,天麻苗外形似箭,古称为“赤箭”,天麻色泽黄白,质硬不易折,断面有光泽,呈半透明状,因此也有人称之为“明天麻”。

天麻为豆科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天麻的干燥地下块茎。天麻既不以根吸收养料,又无叶绿素制造养料,必须寄生在密环菌(一种真菌)上获取养料。而密环菌要寄生在一些树干基部,靠分解初腐树汁生长,野生天麻多生于林下阴湿、腐殖质较厚的地方,主产于云南、贵州、湖北及辽宁、吉林、陕西等地。野生天麻外观颜色深暗,麻体瘦削;人工培植因养料充盈,块茎肥大色浅。目前临床使用的天麻多以栽培较多。冬季采挖者称“冬麻”,质量上乘;春季植物抽芽时挖出者为“春麻”,质量较差。市售天麻常有假冒,但天麻的鉴别较易,断面有光泽、呈半透明、个体肥大、无中空者为佳;真天麻外表有纵皱,横向有点状环线,基茎一端呈“肚脐状”,俗称“鹦嘴”。

天麻甘、平。归肝经。属平肝息风类药,功专息风定惊、平肝潜阳。治头风眩晕,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小儿惊痫等症。用量一般煎汤为10~15克,不宜久煎,以丸散口服最宜。

1.《素问》云:“诸风掉眩皆属木。”天麻入厥阴肝经,治风痰上扰引起的眩晕症时,常用“天麻半夏白术汤”:天麻15克,半夏20克,白术15克,陈皮15克,茯苓20克,甘草10克,桂枝10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大枣15克,生姜10克。治痰浊眩晕、眼黑头眩、呕吐(属西医梅尼埃病)、低血压眩晕者。煎汤,一般1剂止,3剂可愈,重者不过旬日。

2.天麻平肝潜阳,若肝阳上亢、眩晕、头疼则可用“天麻钩藤饮”:天麻10克,钩藤20克,杜仲10克,寄生15克,益母草20克,石决明20克,川牛膝15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白芍20克,夏枯草20克,泽泻15克。治肝阳上亢、高血压头晕、头痛。煎汤服,每日1剂。(www.chuimin.cn)

3.惊风抽搐、小儿惊痫也常配伍天麻,如“天麻止痫散”:天麻15克,全虫10克,制南星15克,白僵蚕15克,蜈蚣10条,石菖蒲10克,龙骨15克,琥珀6克。用法:上药分别磨粉,混合后装胶囊。1~3岁 2粒;3~5岁 3粒;5~10岁 4粒,均为每日3次。

4.风湿痹痛、肢体麻木或手足不遂,天麻能通络除痹、强筋,如常用“天麻杜仲丸”:天麻10克,杜仲10克,秦艽10克,川羌10克,怀牛膝10克,桑寄生10克,伸筋草10克。

天麻去风止眩,治头风常配川芎、白芷、蔓荆子;治眩晕配半夏、云苓、甘草、白术、龙骨牡蛎;治惊风痫证配全虫、胆南星、蜈蚣、石菖蒲、郁金;治肢麻、半身不遂配大艽、杜仲、豨莶草等。盖天麻之质厚重坚实,明净光泽,富含维生素A及黏液质香荚兰醇、天麻素等物质,确有息风定惊之功,医者认为天麻似定风神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