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半夏五兄弟的功能差异揭秘

半夏五兄弟的功能差异揭秘

【摘要】:而原生药半夏因为有毒,现代只能外用,内服多为制半夏,这五兄弟虽性格相近,但各有专长:清半夏长于燥湿化痰、法半夏长于燥湿健脾、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竹沥半夏长于清化热痰、半夏曲则长于消食化痰。半夏用于胃气上逆,治多种呕吐呃逆,有良好的降逆止呕功能,不论寒饮呕吐或胃热呕吐均有桴鼓之效。半夏五兄弟,虽功能有差异,但其共性均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之功,凡呃逆呕吐,胸膈痞闷,痰壅咳喘,半夏均为首选。

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药用部分为地下球形块茎,因制剂方法不同将半夏分为: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竹沥半夏、半夏曲,这五种半夏制剂本为一母所生,好似性格相同的五兄弟。而原生药半夏因为有毒,现代只能外用,内服多为制半夏,这五兄弟虽性格相近,但各有专长:清半夏长于燥湿化痰、法半夏长于燥湿健脾、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竹沥半夏长于清化热痰、半夏曲则长于消食化痰。

半夏辛、温。入脾、肺、胃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胸膈痞闷胀满、眩晕呕吐、咳喘气逆、痰涎壅滞、失眠、瘿瘤、瘰疬等证。用量:10~30克。

生半夏经过明矾、生姜、石灰甘草等浸泡加工,其毒性大减,再经过煎煮已经没有毒性,因此临床应用剂量30~50克,也未见中毒。半夏性偏燥,凡血热、燥咳、口渴忌用,不宜与乌头、附子相伍。

临床应用:

1.半夏厚朴汤应用 姜半夏20克,川厚朴10克,茯苓15克,紫苏叶10克,生姜10克。

2008年1月12日,患者李某,女,35岁,近日因和家人生气而致胸膈有痞闷感,从心窝直至天突堵闷异常,胃不痛,时有恶心感。西诊查胃有浅表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炎,其后又化验甲功,T3、T4正常,在某门诊按胃炎治疗1个月,气急、不寐、胸满之症仍存。刻诊:脉滑数,苔白浊。

本案笔者也曾疑为甲亢,虽脉弦数,但主诉并不觉心悸,手不颤,饮食如常。不寐使气急心慌,但主症为胸膈痞闷,气郁痰凝,应行气开郁,降逆化痰为大法,因此拟用半夏厚朴汤合半夏泻心汤化裁治之:清半夏20克,川厚朴10克,茯苓20克,紫苏叶10克,郁金15克,麦冬15克,百合20克,黄连6克,太子参20克,炙甘草15克,干姜10克。水煎,每剂2煎,每次200ml,口服2次。

1月20日,患者主诉:服完6剂,胸膈堵闷感已除,脉滑数变为弦滑,脉率接近正常,但仍少寐,手出汗,随更用半夏泻心汤化裁:清半夏30克,黄连10克,太子参30克,炙甘草10克,干姜10克,大枣4个,百合20克,麦冬15克,浮小麦20克,牡蛎30克。

6剂服完,诸症皆无。(www.chuimin.cn)

2.半夏白术天麻汤应用 姜半夏15克,陈皮15克,茯苓20克,炙甘草15克,白术15克,天麻10克,生姜10克,大枣6个。

患者李某,男,76岁,于2008年10月,因头晕加重住院半个月,天天吊针,只是稍强点,出院后1周眩晕又起,怕风,见风则头昏头痛,不能外出散步。刻诊:脉弦洪,舌苔白腻,口气重有味,脉结代。心率每分钟80次,血压150/85mmHg。

古人云:“诸风掉眩皆属肝”“无虚不做眩”,该患年事已高,脉结代,舌苔白浊,既有血虚,又有痰湿,因此用半夏天麻白术汤合四物汤化裁:姜半夏30克,天麻15克,焦白术20克,陈皮15克,云苓20克,炙甘草20克,当归15克,生地黄20克,川芎15克,白芍20克,白芷10克,泽泻15克,葛根30克,龙骨20克,牡蛎30克,夏枯草20克,菊花15克。

上方1周见效,4周痊愈。随访半年再未犯病。

3.大半夏汤应用 半夏20克,人参10克,蜂蜜10克。半夏用于胃气上逆,治多种呕吐呃逆,有良好的降逆止呕功能,不论寒饮呕吐或胃热呕吐均有桴鼓之效。

2002年4月,患者王某,70岁,原有糖尿病,近日因尿路感染而入院输液抗感染,连用20天头孢菌素后排尿正常,然老人茶饭不思,频频呕吐。刻诊:脉弦数(每分钟100次),结代,手冷凉,舌苔黄腻、厚,便秘。

分析:该患者因年事已高,连用20多天抗生素,虽尿路正常,但由于胃及肠道消化菌群遭到破坏,使消化功能降低,舌苔黄腻说明胃中积热、大便燥结,使呕吐不止。用半夏汤和温胆汤化裁,只3剂而呕吐止,饮食正常,其方剂如下:半夏20克,人参10克,生姜10克,竹茹15克,枳壳10克,陈皮15克,大枣6个,黄连6克。煎汤,频服。每次30~50ml,每日6~10次。

半夏的应用以姜半夏和清半夏用得最多,一般痰湿咳喘均使用清半夏;而眩晕呕吐者则使用姜半夏;热痰咳嗽则使用竹沥半夏;法半夏多用在脾虚痰湿;而半夏曲只用在消化不良、恶心降逆时使用,用者偏少。半夏五兄弟,虽功能有差异,但其共性均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之功,凡呃逆呕吐,胸膈痞闷,痰壅咳喘,半夏均为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