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赤白芍:中药界的孪生姐妹

赤白芍:中药界的孪生姐妹

【摘要】:赤芍和白芍均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地下根茎,二者均称为芍药,其花色艳丽曾与牡丹齐名,也为我国观赏花卉之一,历来各地均有栽培。而赤芍多以野生为主。赤白芍是天生一对“孪生姐妹”,虽性味归经相同,但其品性功用则差异不小。临床治疗肝硬化常赤白芍共用,一收一散,一刚一柔,功效卓著。赤芍在现代药学分类中划为清热凉血之类中;而白芍则划分在平肝潜阳药物中,而在古代并无赤白之分,确为同科一对“孪生姐妹”。

赤芍和白芍均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地下根茎,二者均称为芍药,其花色艳丽曾与牡丹齐名,也为我国观赏花卉之一,历来各地均有栽培。现在白芍以家种为主,产于浙江者称为杭白芍,色粉白,品位最佳;产于安徽者称亳白芍,产量最大;其次还有川白芍产量亦大。而赤芍多以野生为主。

芍药,其味均为酸苦,性味偏寒凉。入肝、脾二经。赤白芍是天生一对“孪生姐妹”,虽性味归经相同,但其品性功用则差异不小。

白芍收敛,能缓急止痛,益阴养血,滋润肝脾。性偏敛阴、养血、平抑肝火。赤芍则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止痛。性偏散邪、行滞、而泻肝火。

古今临床方剂中,用芍药者颇多。

1.四物汤(《和剂局方》) 为补血调肝法,是最基础的方剂。组成:熟地黄20克,当归15克,白芍20克,川芎6克。其中熟地黄为主药,当归、白芍为辅,白芍能助当归调经止痛,使熟地黄补血而不滞。治营血虚弱,月经不调。

2.在调气疏肝法中,临床主要应用以下3个方剂。

(1)柴胡舒肝散(《景岳全书》):炒白芍30克,柴胡10克,枳壳10克,甘草10克,川芎6克,香附10克。其中白芍和甘草既能缓急止痛,又能养血止手足筋痛。治肝气郁结、胸胁胀满、月经不调、赤白带下、产后腹痛、胃痛等症。

(2)四逆散(《伤寒论》):白芍20克,柴胡20克,枳实20克,炙甘草20克。治肝气郁结、疝气、痛经、少腹痛等症。

①治疝气:用四逆散加橘核15克,荔枝核15克,小茴香6克,乌药15克,川楝子15克。

②治妇女痛经:用四逆散加乌药10克,香附15克,小茴香6克,吴茱萸5克,桂枝10克。

③治胆囊炎:四逆散加金钱草30克,郁金15克,木香10克,茵陈15克,虎杖10克,川楝子10克,甘草6克。(www.chuimin.cn)

④治乙型肝炎:四逆散加丹参30克,郁金15克,茵陈20克,栀子10克,党参30克,茯苓20克,焦白术15克,甘草10克。

⑤治阑尾炎:四逆散加蒲公英30克,牡丹皮20克,川大黄10克,桃仁15克,红花10克,赤芍20克,川楝子15克,木香10克,延胡索15克。

(3)逍遥散(《和剂局方》):炒白芍30克,柴胡10克,当归10克,炒白术15克,茯苓20克,甘草10克,生姜5克,薄荷5克。治肝气郁结、头晕目眩、乳胀胁痛、月经不调、食少神疲等症。本方为妇科病的基础方剂。

肝阴不足、肝阳上亢的头痛、头胀、眩晕、耳鸣、血压升高,现代的降压方剂中都少不了白芍平抑肝火,如“十味降压丸”,配方:白芍20克,黄芩15克,天麻10克,炒杜仲10克,寄生15克,钩藤20克,生地黄20克,牡丹皮30克,夏枯草20克,川牛膝15克。治肝阳上亢,血压偏高。

临床治疗肝硬化常赤白芍共用,一收一散,一刚一柔,功效卓著。如下方:赤芍20克,白芍20克,黄芪20克,炒白术15克,当归15克,郁金15克,栀子15克,牡丹皮15克,丹参20克,茵陈20克,醋鳖甲15克,酒大黄10克,生地黄15克,灵芝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口服。

患者,李某,女,45岁,西医诊为输尿管狭窄,2年前曾在泌尿科做过一次输尿管扩张术,但排尿少毛病并没有解除。该患者几年来一直是排尿少又细,时有尿路感染,尿中白细胞超标。2005年3月要求中医诊治,刻诊:双尺沉,脉缓(每分钟60次),血压正常,面部微浮,手足冷凉,时有腰痛。

本案分析以肾虚为本,有时白细胞增高时可能有尿路感染,但并无明显尿路刺激症,治则应以温阳补肾为本,化瘀行水为标。笔者曾用下方治疗2周后,症状大为改善,排尿量明显增多。

赤芍20克,白芍15克,炒白术20克,茯苓20克,泽泻15克,猪苓20克,桂枝20克,附子10克,炙甘草15克,干姜10克,补骨脂15克,生地黄20克,山药20克,麻黄10克,琥珀3克(冲服),川牛膝20克。每剂2天,每天2次,每次200ml,口服。

赤芍在现代药学分类中划为清热凉血之类中;而白芍则划分在平肝潜阳药物中,而在古代并无赤白之分,确为同科一对“孪生姐妹”。白芍补而收涩;赤芍泻而偏散;因此益阴养血,滋润肝脾用白芍;而行滞、清热凉血则用赤芍。平肝潜阳多用生白芍,而妇女病和胃肠道病则常用炒白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