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组治疗则是根据最明显的压痛点所在的经络和同名经的穴位进行推拿,并配合被动和(或)主动的肩关节上举、外展、外旋、内收等活动。连续治疗3个疗程。循经穴位推拿可以疏经通络,调和气血,祛瘀止痛。急性期的治疗以消炎止痛,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为主。恢复期的治疗以恢复关节活动范围,恢复肌力,增强患肢的日常活动和工作功能。毛根永,等 .循经穴位推拿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
2023-12-03
【穴位选择】 根据肩关节疼痛部位确定病变经络。手太阴肺经病变:肩前、腋前纹头上方疼痛,主要以肩臂后伸、后背上抬、外旋动作受限,点按局部压痛明显。手阳明大肠经病变:肩峰下端、三角肌外侧疼痛,主要以肩关节上抬、肩臂外展上举动作受限,点按局部压痛明显。手少阳三焦经病变:肩峰后下方、三角肌外侧后缘疼痛,主要以肩臂外展上举、后伸、后背上抬、屈肘抱肩动作受限,点按局部压痛明显。手太阳小肠经病变:肩胛冈外侧下缘、腋后纹头上方、肩胛区疼痛,主要以肩臂屈肘抱肩、梳头动作受限,点按局部压痛明显。多经病变:具备上述两组以上症状则确定为2条以上多经病变。
【治疗方法】 第1步,选病变经络远端腕关节以下五输穴点刺,不留针;手太阴经病变取鱼际、太渊,手阳明经病变取三间、阳溪,手太阳经病变取腕骨、后溪,手少阳经病变取液门、中渚。以1寸毫针快速刺入所选穴位,进行小幅度提插捻转,针感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同时嘱患者活动患肩,活动2~3min,肩关节疼痛缓解或暂时消失后即拔针,让患者稍事休息。如为多经病变则增加相应穴位。第2步,选病变经络病理反应点针刺,选病变经络上2个最明显的病理反应点(腕关节以上、肘关节以下)针刺,采用1.5寸毫针直刺,通电15min。如为多经病变则增加相应穴位。第3步,病变经络循行肩关节局部穴位刺络放血拔罐,留罐10min。手太阴经病变取肩内陵、中府,手阳明经病变取肩髃、肩髎,手太阳经病变取肩贞、臑俞、天宗,手少阳经病变取肩髃、臑会。以三棱针快速散刺所选穴位,刺络后拔罐10min。30例患者均采用循经三步针法治疗,10次为一疗程。
【功效主治】 温通经络,疏散风寒。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30例,全部有效,针1~2次起效者22例,针4~5次起效者8例。其中痊愈8例,显效18例,好转4例,痊愈显效率为86.7%。1~3个月内随访25例,有效23例,近期有效率为92.0%;半年后随访22例,有效19例,远期有效率为86.4%。(www.chuimin.cn)
【经验心得】 经络诊察,其渊源于《内经》,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依据,在症候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审、循、切、按、扪等方法对人体经络,包括经脉、络脉、皮部及腧穴等进行诊察,寻找颜色、形态、感觉等方面的异常,从而帮助诊断和指导治疗。《灵枢·刺节真邪》篇谈到:“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实虚,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而下之”。《扁鹊心书》亦云:“学医不明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盖经络不明,无以识病证之根源,究阴阳之传变,经络为识病之要道……”指出“察经络,知其变而后治其变”的重要性,诊察经络是进一步治疗的基础和关键。我们应继承传统方法,发挥它的优势,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它,使它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循经三步针法中“点刺远端五输穴”依据于腧穴的远治作用及腧穴的主治规律,即“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点刺所选五输穴多为输穴、原穴和经穴。输穴可益气化湿,原穴可益气、温阳、通络、祛邪,经穴可温通经络、疏散风寒,三穴合用可宣痹开结,共除肩关节“风寒湿”之痹阻。电针病理反应点可起到运行气血、散结导滞、疏通经络之作用。在疼痛局部刺络拔罐,可活血化瘀,祛痰通络,去瘀而生新。《灵枢·本藏》云:“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循经三步针法正是将三步合于一体,发挥了运行气血、协调阴阳、濡养筋骨、滑利关节的作用,从而达到疏通经络、通络止痛的目的,故通则不痛而解肩痛。
【方剂来源】 姚 军.循经三步针法治疗肩周炎30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2004,24(3):185
有关关节炎奇效良方的文章
本组治疗则是根据最明显的压痛点所在的经络和同名经的穴位进行推拿,并配合被动和(或)主动的肩关节上举、外展、外旋、内收等活动。连续治疗3个疗程。循经穴位推拿可以疏经通络,调和气血,祛瘀止痛。急性期的治疗以消炎止痛,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为主。恢复期的治疗以恢复关节活动范围,恢复肌力,增强患肢的日常活动和工作功能。毛根永,等 .循经穴位推拿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
2023-12-03
采用LY-16型中药熏蒸治疗仪。治疗期间注意避风寒,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休息7d。连续治疗2个疗程。中药熏蒸具有热疗及药物的双重作用,由于蒸汽对身体的蒸腾作用,使皮温升高,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药物通过扩张的毛孔渗透肌肤,达到驱寒逐痹、通络止痛、舒筋活血的作用。孙艳春.中药熏蒸治疗肩周炎80例 .吉林中医药,2005,25......
2023-12-03
活血化瘀,温经止痛。全部患者服药期间无不良反应,血常规、尿常规及肝功能治疗前后无变化,偶有胃肠道不适,停药数日即愈。张某,女性,54岁。左肩部疼痛并功能障碍6个月,经各种药物治疗无效。一疗程后症状完全消失,肩部活动自如,6个月无复发。血府逐瘀汤是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中活血化瘀、疏肝理气的著名方剂之一。石德庆,等 .血府逐瘀汤化裁治疗肩周炎32例观察.时珍国医国药,2001,12:537......
2023-12-03
基本方中,川乌头、草乌头温经散寒、除湿通络、蠲痹止痛效果良好,但毒性较大,应先煎以减其毒,且应中病即止,不可久服。防风、羌活、海桐皮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由于久痛入络,当归、川芎、鸡血藤养血活血通络止痛;蜈蚣、松节、桑枝、二筋草搜风通络,舒筋止痛。全方温通活化共施,重在一个“温”字,要在一个“通”字。李建国 .自拟温活通凝汤为主治疗肩周炎37例临床观察.成都医药,2003,29:100......
2023-12-03
患者正气本亏,其邪久羁,导致肩痛日久不得自拔,乃每至于遇寒则剧,遇劳则甚。另取芍药甘草汤之意缓急除挛。因无菌性炎症引致肩周关节、肌肉、韧带粘连疼痛、屈伸受限,故简易肩周锻炼有助于配合药物松解粘连,缓解疼痛。苏再安,等 .舒肩汤结合功能锻炼治疗顽固性肩周炎47例.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155......
2023-12-03
经其他治疗疗效不佳前来就诊。施以按摩手法治疗2次疼痛减轻,夜能入睡,7次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再经5次巩固治疗,痊愈。故肩周炎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并有患侧肩部遇气候变化和夜间遇寒时加剧的临床表现,本组采用上述按摩手法治疗,起到了治本与治标相结合的作用,用点压俞穴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用揉搓手法以起到舒经活络,行气止痛,温经散寒之功效。......
2023-12-03
配合推拿手法:患者取坐位,一指禅推肩髃、肩髎、臂臑及肩周阳性反应物5min,肩关节周围并配合被动运动10min。于每次针刺治疗结束休息20min后进行推拿治疗。同时配合推拿手法被动活动,助于行气活血,松解粘连,舒筋通络,滑利关节。刘海静 .合谷刺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32例.针灸临床杂志,2003,19:30......
2023-12-03
嘱患者在每次服药后40min内避风寒。王某,女性,48岁。患者2年前双肩受凉后自感双肩疼痛、发冷、重着,双肩、肘关节活动不利。经诊断为肩周炎,用镇痛、消炎药物治疗无效而来诊。应用自拟肩痹解凝汤治疗本病。倪晓畴.肩痹解凝汤治疗肩周炎80例 .中国民间疗法,2001,11:33......
2023-12-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