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筝即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之一。近代河南筝派中有许多影响较大的名家,由于他们不同的师承、修养和气质,在演奏上又各具特色,使得河南筝派更加绚丽多姿。河南筝的曲目直接来自于民间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现存河南筝派的代表性曲目,绝大部分都是河南曲子的板头曲与牌子曲,其中板头曲数量最多,人们常称之为“中州古调”或“中州古曲”。......
2023-12-03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昌盛,积累深厚。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古筝,作为我国民族乐器之一,同时也反映这种文化现象的一个侧面,它的发展轨迹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两千余年来的发展。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筝就已经在当时的秦国(今陕西省)广为流行,史称“秦筝”。以后逐渐东移,扎根郑、卫、齐、鲁(今河南、山东)。南北朝时期传至高丽(今朝鲜)。唐代东渡日本,元朝时期北展蒙古草原,唐宋以后逐渐南拓,积聚闽浙、粤东地区,形成了今天以地域划分的多种流派的局面。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一些地区的古筝流派濒临湮没。至上世纪上半叶,有影响的汉族古筝流派只有四大家两大派,即以河南、山东筝派为代表的北方筝派和以潮州、客家筝派为代表的南方筝派,我们常称后者为“南派古筝”或“岭南古筝”。
一个流派的形成,往往要经过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这个过程大概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乐种的形成。由人在劳动中产生的乐调,加上外来音乐文化的渗透,融会形成的特有腔调发展至成熟阶段的乐调体系时,便定型为乐种。其次,是演绎乐种中不同乐调的乐器在演奏实践中所形成的演奏风格。所以说,流派具有十分明显的地域语言、生活习惯、文化风俗的特征,它不可能自编自创,甚至是由某个人物来下定义的。南派古筝的形成,也是循着这条规律的。
就南派古筝而言,潮州筝依附于潮州音乐这个乐种,客家筝则依附于客家汉调音乐这个乐种。两个乐种均有其不同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和发展过程,既有共性风格又有个性风格。从地域范围来说,两个乐种均生长并扎根于韩江流域,可说是同饮韩江水,生活习惯和风俗观念有许多相似之处。音乐所反映出来的古朴、典雅、细腻以及品位标准也是共通的,但由于方言的不同,其音乐线条、韵味、演奏程式则有其各自的特点。由于乐种的不同特点,其派生出来的古筝演奏风格也就有所区别。
南派古筝继承秦筝正统,是秦筝的余绪。经过千百年的繁衍传承,终于在粤地扎下根来,形成流派。它积聚了大量的民间乐曲,群众基础广泛深厚,地方风格鲜明,涌现出许多代表人物,具备了确立流派风格的四大支柱。
拿客家汉乐来说,已出版的乐曲就有600余首,潮州音乐也有七八百首之多。这些乐曲,用筝单独演奏,就成筝曲。客家筝以“工尺谱”为其记谱形式,用普通话朗读,有明显的外来痕迹。调式为硬线、软线和反线。曲体结构属六八板的称为大调,非六八板的称为串调。演奏程式由慢至块,音调由繁至简,逐渐减字,直至结束。潮州筝以“二四谱”为其记谱形式,用潮州方言朗读,是地道的“本地货”。自“工尺谱”传入以后,部分乐曲也沿用“工尺谱”,调式为轻三六调、重三六调、活三五调、轻三重六调和反线调五种,以上诸调的命名,均来自“二四”谱的音名。曲体结构属六八板的称大套曲,分二板(慢板)、拷拍、三板三个部分,演奏程式由慢至快,有“曲速三变”之说。节奏多以变奏为主,有单摧、双摧、双叠摧、驻六摧等几十种之多。它与客家汉乐一样,也可以由若干首曲组合在一起联奏,称为“套曲”。
业余音乐社团在潮、客属地区均十分普遍,每个乡村都有其组织,最早出现在清代,以奏乐为主,有时也清唱戏曲。农闲时大家聚在一起娱乐,沟通感情,互通信息,对音乐的普及和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古筝演奏水平也同时获得很大提高。这种业余音乐社团,多由富贵人家出资,不分贫富,人人都可参与,能者为师,既会乐又听乐,悉听尊便。遇上节日,玩上几天几夜都是常事。对于民间曲调,从长者到青年到妇孺,几乎是无人不晓,脱口哼上几句都是家常便饭的事。
民间音乐的普及,造就了许多有才华的演奏者,他们从各种乐器的演奏中脱颖而出,不仅教授后学、传宗接代,而且搜集散失在民间的音乐古谱,整理成曲,影响遐迩,最终成为流派的代表人物。像潮州筝的代表人物就有洪沛臣、李嘉听、张汉斋、肖韵阁、徐滌生等。客家筝的代表人物就有何育斋、罗仙畴、罗及时、罗九香、饶竞雄等。这些民间古筝界泰斗对古筝流派的形成和发展均有着历史性的贡献。(www.chuimin.cn)
鲜明的地方风格是古筝流派的灵魂。地方风格包括的内容很多,如记谱法、音调特点、演奏规律与程式、旋法、曲体结构、指法、音色、韵味等,其中数音色和韵味最重要,是灵魂中的灵魂。
相对北方筝派音色刚劲、粗犷而言,南方筝派音色显得柔和、细腻、含蓄、甜美,让人像品尝功夫茶一样,心境平和、气息自如,细心探求其间甘、甜、苦、涩的余香。弹奏这种音色的奥秘,在于指甲触弦的面积要大,紧贴、平稳,角度先下压后慢提起,尽量延长指甲贴弦的时间,使手指在做功时增大对琴码的压力,传至面板增大共振幅度。这种弹法与北方筝差别较大。一些北方筝友在弹奏南派筝曲时常忽略这个问题。
“韵”是通过左手在琴码左侧的弦段上作按、颤、揉、滑所发出的余音的效果。潮州筝有“一声三韵”之说,即是发一声后还有三种效果的余音,人们称为“做韵”。做韵修养极深,因人而异,深邃而不可测,其艺术魅力也在于此。古筝的滑音本身就是在做韵,有上下二三度滑音,上下回滑等。比如客家筝,有一种滑音4 35,是二度短下滑后上滑小三度,前者为虚,后者为实,其它筝派极少见,给人以委婉缠绵的感受。在颤音方面,客家筝的“一按即颤”或“按颤同步”的效果也尤其突出,其方法是在按弦之前,必须聚气,随着按音把气下沉,凝聚在密度极大的颤音点上,使音色雄浑深沉,这个发音穿透力极强,即使弱弹,其效果也是如此。
以上只是举几个做韵的例子,实际上韵味的发挥并不是千篇一律,修养高深的人做起韵来淋漓尽致,令人回味无穷。
受地域语言、人文性格、风俗观念和生活习惯所制约的北方筝派,在艺术风格上与南方筝派就大不相同。性格豪爽的山东人,有少时习武的传统,演奏古筝大刀阔斧,音乐线条粗犷,音乐铿锵有力,重颤音用得极多,滑音一步到位,优柔寡断的弹奏极其罕见。像耿直的河南人,在粗犷弹奏风格的背景下略显含蓄,上下三度滑音颇多,滑速稍微缓慢,线条清晰动听,按、颤、揉、滑变化明显。豫东南与鲁西南在地图上看,连成一片,只是中间隔着一条省线,就变成不同的省份。此两地均是音乐之乡,由于性格、语言的关系,反映在音乐风格上也略有差距,它们的民间音乐资源极其丰富,群众基础厚实。像山东郓城地区就有"书山曲海"之美誉,可见其文化底蕴之深厚。其代表人物众多,像山东筝派就有樊西雨、黎连俊、张为昭等;河南筝派就有曹东扶、任清芝、王省吾等。
古筝在历史长河中已走过两千余个春秋,从低级到高级,从简陋到精美,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历无数沧桑,受历史洗礼。今天是现代,明天便是传统,每个时期都镌刻着时代的烙印。不管是乐器、作品,还是演奏技术,它都是在不断地进步。所以我们提倡:承先贤之雅韵,开时代之新声。换句话说,就是继承传统,开创未来。发展始终是硬道理。
当今古筝作品大量涌现,新的演奏技法也层出不穷,各种体裁、各种音调琳琅满目、色彩斑斓。受西方音乐的影响,从作品到技术,有许多已突破传统的界限,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或进入新的另一境界。涌现出来的新作品、新技术是否能够繁衍下去,这要经过历史的检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随着交通发达,人们交流频繁,地域的概念逐渐淡化,生活习惯会逐渐接近,尤其全国推广普通话,语言的统一使地域方言的差别逐渐缩小,古筝流派的差异将会逐渐减弱。展望未来,古筝流派的特征将趋向统一,成为中华全民族的古筝大派。
有关古筝知识的文章
河南筝即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之一。近代河南筝派中有许多影响较大的名家,由于他们不同的师承、修养和气质,在演奏上又各具特色,使得河南筝派更加绚丽多姿。河南筝的曲目直接来自于民间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现存河南筝派的代表性曲目,绝大部分都是河南曲子的板头曲与牌子曲,其中板头曲数量最多,人们常称之为“中州古调”或“中州古曲”。......
2023-12-03
朝鲜筝:即伽倻琴,朝鲜族弹拨乐器,从新罗时代流传,已有1500多年历史,相传是伽倻国嘉悉王仿照中国汉筝制成,形制与筝差不多,也是一弦一柱。因为,伽倻琴是从新罗传到日本,同时又用于新罗乐,因此,日本把伽倻琴称之为新罗琴。新中国成立后,伽倻琴得到不断改革,已制成五声音阶18弦伽倻琴及七声音阶21弦伽倻琴。《伽倻琴散调》产生于朝鲜南部地区,后来流传至朝鲜北部和我国延边地区。......
2023-12-03
自秦、汉以来古筝从我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并与当地戏曲、说唱和民间音乐相融汇,形成了各种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流派。已故著名浙派筝家王巽之先生谈古筝流派时说“陕西派多抒情”,说明了陕西筝曲的风格特点。......
2023-12-03
在有必要卸下筝马之前应该首先作标号,以免在装载筝马时将安装顺序颠倒。很明显,若是将筝马的顺序给弄颠倒了,就会影响古筝器体本身的美观,也会影响自己的演奏。不仅仅是筝弦的有效弦长呈递增式变化,相邻两个筝马之间的距离在总体趋势上也是呈递增变化的。......
2023-12-03
古筝传统设计中,翻盖部分的结构与整体共鸣箱是连体的。现“敦煌牌”689古筝的产品上也镶有更为细巧的装饰条,这主要是689古筝的侧板贴面是用合成板制成的,合成板的端口有夹层显现,故用装饰条盖之,而其它敦煌古筝均用实木贴面,端口易做光,无需装饰镶条。底板是古筝共鸣体的组成部分,其对音色的影响较大。使部件成为古筝本体,从而再次降低了贴片的开裂机率。......
2023-12-03
盛极一时的十二弦筝,到了隋唐已逐渐衰落。几乎处于淘汰状态,取而代之则是十三弦筝的兴起。十三弦筝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之于《隋书·音乐志》。该书记载了隋朝雅乐用十三弦筝之情况。十二弦与十三弦虽一弦之增,但有很大的实用价值。这新增的第十三弦第十二弦成为五度或四度关系,其目的在于加强“宫征”两音,盖是与当时流行调式有关。因此从继承关系来分析,十三弦筝应该说是传自梁陈。故说十三弦筝传自梁陈,当可无疑。......
2023-12-03
古筝是一件古老的民族乐器,战国时期盛行于“秦”地,司马迁的《史记》所记载《李斯列转.谏逐客书》中所引资料,颇有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由此可见,至迟于嬴政当政之时,秦国已用“韶箫”替代了筝,筝当时属于宫廷所用的乐器了,它理当比缶、瓮高雅一些。其那文已经提及,李斯进呈《谏逐客书》乃是公元前237年,因此,筝在秦国的流行当是在此之前。以上所说筝的命名,也涉及到筝的起源。......
2023-12-03
在古筝家族中,红木古筝以其高档品质备受大家的青睐。利用这些木材来制作的古筝就是我们所说的红木古筝,反之就是仿制或假冒的红木 古筝。紫檀木是红木中的极品。紫檀属树种分布于全球热带地区,主要产地为印度、泰国、缅甸、越南、柬埔赛、老挝、菲律宾、印尼、安哥拉、巴西等国。酸枝在红木中的价位次于紫檀而优于花梨,酸枝中黑酸枝优于红酸枝。条纹乌木心材黑色或粟褐色,常带黑色条纹,古称茶乌。......
2023-12-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