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不同开断条件下样机限流特性的仿真和分析

不同开断条件下样机限流特性的仿真和分析

【摘要】:以下分析是当改变灭弧栅片数n时,样机限流特性的变化。

上述的简单仿真方法,尽管尚需样机的部分试验数据和经验,但已可应用这种技术仿真在不同开断条件下样机的限流特性,代替过去只能通过费用昂贵的短路试验才能获得的结果,以下为不同开断条件下样机限流特性的计算和分析。

1.限流特性与预期短路电流的关系

U=232V,cosφ=0.4,合闸相角ψ=60°(即电流过零时合闸),在不同预期短路电流Ip条件下,计算样机的开断特性,获得限流电流峰值ilp、允通焦耳积分978-7-111-58417-9-Chapter08-19.jpg电弧能量978-7-111-58417-9-Chapter08-20.jpg与预期短路电流Ip的关系如图8-8a、图8-8b、图8-8c所示,三者都随Ip的增加近乎线性上升。

2.限流特性与合闸相角ψ的关系当预期短路电流Ip=14.4kA,Ue=232V,cosφ=0.4峰值ilp978-7-111-58417-9-Chapter08-21.jpg978-7-111-58417-9-Chapter08-22.jpg与合闸相角ψ的关系如图8-9所示。由图8-9中可以看出,最大限流峰值出现于60°<ψ<90°,而最大978-7-111-58417-9-Chapter08-23.jpg则出现于45°<ψ<75°。因而可认为若取电流过零时合闸,即ψ=60°(对应cosφ=0.4),则可获得对样机最苛刻的开断条件。

978-7-111-58417-9-Chapter08-24.jpg

图8-8 限流特性与预期短路电流关系

978-7-111-58417-9-Chapter08-25.jpg

978-7-111-58417-9-Chapter08-26.jpg

图8-9 限流特性与合闸相角的关系

978-7-111-58417-9-Chapter08-27.jpg

3.结构参数与样机限流特性的关系

应用仿真技术,当改变样机的某些结构参数,即可预测其限流特性的变化,利用这种技术可选择断路器的最佳结构参数。以下分析是当改变灭弧栅片数n时,样机限流特性的变化。

在预期短路电流Ip=14.4kA,Uδ=232V,cosφ=0.4,ψ=60°条件下改变样机的灭弧栅片数n,通过仿真,计算限流特性,获得限流峰值ilp,允通焦耳积分978-7-111-58417-9-Chapter08-28.jpg,电弧能量978-7-111-58417-9-Chapter08-29.jpg与灭弧栅片数n的关系如图8-10所示。必须指出计算是在栅片间距和其他结构工艺条件都能保证电弧顺利进入每个栅片情况下进行。图8-10结果表明,栅片数的增加,将使限流峰值ilp978-7-111-58417-9-Chapter08-30.jpg978-7-111-58417-9-Chapter08-31.jpg几乎成线性地减少,尤其是对减少允通焦耳积分978-7-111-58417-9-Chapter08-32.jpg效果特别显著,这是由于增加栅片数n,明显地改善了限流电流波形如图8-11所示。由图8-11可以看出,当不同栅片数时,限流波形出现大小不同的尾巴,由于这一尾巴是在电流峰值后出现的,这意味着电弧已进入栅片,由下式决定电流波形

978-7-111-58417-9-Chapter08-33.jpg

978-7-111-58417-9-Chapter08-34.jpg

图8-10 灭弧栅片数与限流特性的关系

978-7-111-58417-9-Chapter08-35.jpg

可见,进入灭弧片后,电流波形是否出现尾巴,和尾巴的大小决定于电弧电压Uarcm电源电压U之间的竞争,若电弧电压峰值较电源电压大,则电流被迅速降至零,使电流波形尾巴很短或没有尾巴,否则会出现较大的尾巴。

978-7-111-58417-9-Chapter08-36.jpg

图8-11 不同灭弧栅片数时的限流电流波形

a)n=8 b)n=10 c)n=12 d)n=15

开断条件:Ip=14.4kA,Uδ=232V,cosφ=0.4,ψ=0°,βv=4.19×10-7